「危觀風景—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展場 (1) 

 國美館即日展出原住民族「危觀風景」

文化部所屬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之「危觀風景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今(21)盛大開幕,開幕儀式由國美館蕭宗煌館長主持,參展藝術家王有邦及海馬迴義工隊李旭彬、伊誕‧巴瓦瓦隆、見維‧巴里、宜德斯‧盧信、張恩滿、范曉嵐等均出席。美國西雅圖Frye Art Museum前館長Jo-Anne Birnie Danzker、亞洲藝術中心李宜勳總經理、東華大學王應棠教授、台東月光小棧策展人李韻儀等均蒞臨盛會。開幕式上並由來自台東縣卑南鄉的阿美族莿桐部落頭目及耆老們帶來「Ngayaw之歌」表演,講述部落內耆老印象中的傳奇走唱藝人Ngayaw的故事。

 

國美館蕭宗煌館長(前左5),策展人黃舒屏(前右1),莿桐部落,藝術家及貴賓合影

國美館蕭宗煌館長表示早期臺灣的原住民族跟自然共生共榮,發展出獨特的文化與藝術,也讓臺灣有豐富多元的面貌。但在當代社會以及資本主義的影響下,傳統文化及生存空間都面臨了不同的考驗。本展由當代議題切入,企圖打破漢原分界、傳統與當代藝術的分野,邀請原住民族裔與非原住民族裔創作者共同參展,分別爬梳歷史、事件、地景等文獻脈絡,交織藝術家的創作、自我省思與實踐。未來國美館也將陸續規劃原住民族相關展覽,希冀有更多人參與。本展策展人國美館黃舒屏研究員解釋,在台灣藝術史裡,「風景」和台灣島嶼上所經歷的不同族群遷徙及衝突過程下的「家園政治」密切相關。本次策展聚焦風景美學背後的文化地理,透過「蘭嶼,一九八七」、「莫拉克,二○○九」、「美麗灣,二○一二」等三個主題討論原住民族群面臨的空間政治議題,包括傳統組織日漸鬆動、環境生態的破壞、文化領域的流失、空間政策與資本經濟等影響。

 「危觀風景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邀請八位/組藝術家以不同詮釋觀點及形式的藝術實踐與創作參展,重探藝術史風景的定義並解構「風景」美學下的空間政治、物質景觀和文化視野,呈現原住民族「自我」與「他者」的不同視野與多元觀點,希望開啟超越過往的探討對話方式。「危觀風景」表達從觀看中提示出自我警覺的危機感,挑戰許多藝術中風景」主題常帶來的觀賞舒適,並探討當風景不再舒適安穩時,我們是否得以重新意識到藝術觀看裡所存在的危機?或應當如何警覺在今日現代性空間治理下,原住民族群所面對的空間與精神流離的文化狀態。來自屏東三地門的伊誕˙巴瓦瓦隆在八八風災後面臨部落搬遷,從母親的感嘆「人類越來越不珍惜自然環境」為出發點,透過藝術創作重新省思人類與自然和諧共存的方式。作品紀錄好茶部落變遷的王有邦則認為,「危觀風景」同時也是「危觀歷史」,每一個風景的轉變,都需要重新思考。

 

莿桐部落-「Ngayaw之歌」

        「蘭嶼,一九八七」代表國家體制政治力,展出關曉榮所拍攝的《蘭嶼報告—反抗核能廢料》系列。藝術家入駐蘭嶼進行訪查、紀錄與拍攝,深刻記錄了達悟人的反核廢行動。這一系列影像刊登於當時深具社會批判性的《人間》雜誌,以連刊的方式,揭露蘭嶼反核廢運動背後的族群與空間政治的問題本質與面貌,同時將原住民的生存主體、文化處境等現實問題,帶到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公共論述的視野和場域。

        「莫拉克,二○○九」探討氣候變遷的自然力,以近十幾年來的大規模風災及土石流現象,看現代災難對於原住民文化及空間的影響。莫拉克(八八)風災造成了當代以來原住民族群(尤其是南部數個部落)的大規模遷移,風災之後的災難風景更突顯其處在現代風險社會的衝擊,除了關係著自然災害對於生活空間的衝擊,同時涉及了各部落文化、領域、空間和現代制度之間的磨擦與協調。伊誕˙巴瓦瓦隆藉由紋砌刻畫」創作形式和風格傳達一種由文化開始的建構和重建,延續族人的美學符號,融合新的紋理及書寫形式,作品反映災後空間變遷、文化流失之憂,也成為伊誕獨有的文化語言及藝術風格。來自台東的卑南族藝術家見維˙巴里則在風災後孕生《迴˙留》系列,以災後漂流木為媒材,結合水墨創作,描繪樹木隨土石流傾瀉翻滾的圖案。這些環境議題反映出由來已久的土地開發問題、也延伸到現代性發展對於自然及原民傳統文化領域的改變。攝影家王有邦自1991年至今專注不懈以影像及文字紀錄好茶部落的人物及空間樣貌,以時間見證好茶部落流逝於各種空間政策、自然災害等的風景及空間轉變,本次與海馬迴藝工隊的合作,以獨特的木冊頁裝置及地圖繪製,結合攝影作品,串聯時間與空間,展現出好茶部落文化的生命歷史。

「危觀風景—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展場 (2)

 

      「美麗灣,二○一二」從引發原住民抗爭的台東美麗灣度假村爭議為引,討論資本利益的經濟力。「美麗灣」是典型發展自二○○○年之後的土地開發模式,反映美麗風景在自由主義經濟發展的模式及現代資本主義的語彙中代表的空間意義與資本價值。宜德思˙盧信《我看見》系列以人像為主,從墨鏡的鏡片折射看到人們所處的環境,以及他們所看見的視野。她的作品主題關注發生在東部許多部落土地權爭議的開發案,以及土地及觀光開發如何使現代原住民文化從生活空間的主體變成了被欲望凝視的客體。同樣以美麗灣及東部開發為題的還有藝術家范曉嵐的作品〈未竟之路〉。張恩滿新作〈重如鴻毛〉與台東莿桐部落合作,跟著從事部落文化重建工作的社會運動者進入部落,與族人合作-製作與重現傳說中會發出聲響的大風箏,以及傳唱傳奇人物 Ngayaw的歌,希望藉由另一種文化實踐和再現的形式,展開有別於單一資本體系價值的想像。藝術家林介文作品〈打包〉,由許多舊的回收布料所組成及交纏綑綁,像是各自失去傳承脈絡的文化身體,以彼此交纏的集體抵抗之姿展現,表現臺灣原住民族文化走入二十一世紀以來,面臨著族群遷徙與當代社會及空間政治的挑戰。

「危觀風景ー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試圖從藝術家們不同的創作型態和詮釋觀點,記錄臺灣不同時空的景色風貌,同時蘊含自然生態、社會環境變遷、族群流動與生活習俗樣態等各種訊息,並重新檢視原住民族群在現代時空所面臨的危機及挑戰。「危觀風景ー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特展即日起在國立台灣美術館202展覽室展出至201749日,詳請請參考國美館官網:www.ntmofa.gov.tw

 

危觀風景原住民族文化與空間部署」

     展覽時間2017121日至49

     展覽地點: 國立臺灣美術館202展覽室

    

國立臺灣美術館http://www.ntmofa.gov.tw

     開放時間:週二~五 09:00~17:00,週六、日 09:0018:00,週一休館

         址:40359臺中市西區五權西路一段二號

     服務電話:886-4-2372355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