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台南老靈魂新故事
採訪‧撰文──姚詠中 攝影──李府翰 圖片提供──amba
【台北篇】
Amba Taipri XIMENDING:台北西門町意舍
西門町,向來是認識台北的老社區的必訪重點,這個曾經是中年人記憶中尋找的年輕回憶之地,氛圍慢慢在轉變中。隨著懷舊、復古風潮的盛行,西門町似乎找到了歷史回憶,重新燃起潮流跟隨的腳步,展現了不一樣的韻味。
新舊交替的西門町,擁有最原汁原味以及融合著新元素的結合,透露出屬於台北西區的自我個性!
國賓飯店旗下的新品牌──amba,台北西門町意舍,將一棟屋齡約40年的老房子改建,設計團隊帶著創意及前衛的概念,將老房搖身一變成為新穎時髦飯店,意舍的公關經理吳欣宜,將amba這個新品牌的的創立緣由,述說的更清楚:「當初國賓飯店的想要成立旅社新品牌的時候,找了許多地點,為什麼會選定在西門町呢?是因為西門町是台北老城區,但卻有最流行的訊息在裡面,這樣的交錯是相當有趣味性的,加上交通以及艋舺地方特色,成就這塊城區的氣質,後來決定將國賓飯店底下的新品牌amba的第一家飯店設在西門町。」
除了外在絕佳的因素,相中這間四十多年的老房子的天井,也是成就amba的特色,站在中央天井區抬頭往上看,可以看到老房子的最上方,有著寺廟尖塔的感覺,視覺上有延伸的美感作用,設計團隊看到這個天井,以保留原建築物的想法留住特色,加上amba當初在定位走向的時候,強調3C,環保(Conservation)、科技(Connectivity)、創意(Creativity)中的環保概念,白天的時候採用自然光線,從天井灑下陽光,以大型木頭桌椅打造自由互動的交誼空間,悠閒自在的提供了看報、上網,或是等待朋友的運用,這些想法來自設計師葉裕清的概念。
經理吳欣宜說:「在五樓、六樓以上的客房,為了安全以及清潔,中間架了玻璃,在十樓的頂端,也有片透明玻璃,可以讓光線滲入,晚上的時候則由飯店裡面的光,透過天井照出,不論你站在五樓或是十樓;任何一層,都可以享受Green House的感受!」這就是amba賦予老宅新生命的想法。
此外,因為整棟樓層有四十多年的歷史,在外觀方面,設計師張淑征做了拉皮的改造,做了很多箭頭的符號,象徵著西門町的活力、有趣多變的一些文化在其中。
走進西門町電影街角落的誠品書店旁,搭上電梯來到了五樓,這裡就是amba的櫃台,身置其中,眼前看見的是美的創意,設計師的團隊中同、時也是藝術家的范姜明道,將amba的大廳點綴出自然的生命力──運用2012個寶特瓶,將櫃台上方的空間以環保的概念營造出前衛的透明感,輔以舒適的燈光照明增加空間的明亮感。
旅澳的上海知名平面視覺設計師鄧兵兵,採用母公司國賓飯店(ambassador)前面四個英文字母,以簡單的設計方式,與母公司國賓產生連結。最特別之處,則屬於ba這個元素,跟中文「吧」自同音,兩個元素互相呼應,在整個空間裡充斥著「吧」這個註解。設計師鄧兵兵表示:「我是以旅遊者的角度為amba TAIPEI XIMEDING進行平面視覺的設計,以中文為主的概念,是希望外國人來到這個地方,能夠開心接受與學習中文。」
飲料區叫做「喝吧」,詢問台請您「問吧」,餐廳就讓您「吃吧」,到lounge bar聽音樂喝杯酒就在裡面「聽吧」,需要打掃房間的room serves在門口上貼上「掃吧」,房間提供的免費人字拖鞋服務,請您在西門町想要自在穿梭就「穿吧」,桌上的便條紙就要記下事情,請您「寫吧」,回到像家一樣的飯店使用開吧」門卡開門,房間的各項服務設施就請「讀吧」。這些細微的空間以及命名,令人覺得莞爾一笑,也感受到amba想要打造一個不同創意飯店的用心之處。
以70年代的舊式音箱、家具、放映機、回收牛仔褲,「聽吧」,營造出一種懷舊式的創新空間,來到這裡,一定會被牛仔褲縫製的窗簾以及黑膠唱片的幕簾吸引。302條舊的回收牛仔褲拼貼縫製而成的大型窗簾,是設計師辛苦找來不用的舊的回收品而做成,一條條的縫製、不同顏色的拼接,「環保回收再利用」的堅持令人感動:不用的黑膠唱片一片片穿孔連結成如同門簾,以及一個一個的廢棄音箱,則不規則的擺放在舞台的一側,整個空間既環保又懷舊,隨著DJ播放著各種不同音樂的類型,兼具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
老宅成為創意的個性飯店,再結合人文藝術的風情,這就是amba TAIPEI XIMENDING台北西門町意舍,要呈現出的風格。
【台南篇】
佳佳西市場
熱鬧富饒的西市場,是百年前五條港風光繁華之地,藉著佳佳西市場的重建、活化,劉國滄想要讓更多的人認識這塊舊區域,注入文化創意的結合。
踏入文化古城──台南,我們似乎搭上了時光隧道,跌落在老電影的畫面中……,直到iphone耳機端播放著鄧麗君的「小城故事」,推開佳佳西市場的大門,才回神過來,我們在21世紀中回味著1970年代甚至更早之前的種種記憶。
佳佳西市場文化旅店的官網上面這樣寫著:是一個成長著、生活著的旅店,源起於一份對台南、台灣歷史的珍視。我們喜歡自稱「佳佳西市場」,也喜歡自稱「佳佳」,讓「佳佳」既是「佳佳西市場文化旅店」,也是老「佳佳大飯店」。
老「佳佳大飯店」是台灣首位女性開業建築師王秀蓮所設計,以其女性的角度與觀點,在設計想法上呈現細膩的部分,這些部分,在劉國滄的改造下,完全保留,例如:一樓大廳以及樓梯平面的小格子磁磚,還有櫃檯下方的大理石,都是偏向女性風格的設計,在當年男性設計強勢喜歡的大塊的概念,細緻又別具創意,讓很多政商名流以及知名藝人喜歡到這裡入住。
七層樓高的白色建築物,佳佳西市場有著獨特不規則的窗戶穿透在旅店的各個角落,旅店前佇立著守候百年老榕樹,這也是設計樹屋的劉國滄與之呼應的地方,他認為:每棵老樹都有它的故事伴隨著老建築一起見證,樹,在佳佳西市場也是。結合台灣建築師劉國滄設計主建築物「窗屋」、日本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樹梯」與外之景觀空間,強調古今的交錯性格,是佳佳西市場這間旅館可以獲得好評的特色之一。
以歷史面來說,位於正興街的佳佳西市場,這個區塊是早期很熱鬧的地方,後方的西市場,是賣精緻花布的地方,老一輩的人,嫁女兒或是逢年過節,會到西市場買布做衣服,前方則是西門路,是銀樓的聚集地,早年的中西區,就是一個非常富裕繁榮之地。
再在更往前追朔,大約是百年前,這裡曾經是五條港區域,從佳佳西市場二樓望出去的馬路,其實是渠道,佳佳則是渠道上貨的地方,為了跟歷史脈絡呼應,設計師在二樓的客房房間牆壁上,繪製了渠道的圖騰,將早年的景情況融入其中,以主題式的概念給予房間命名:「水巷船房」,讓入住的客人可以感受到佳佳這間飯店的歷史背景。
二樓起居室最讓人眼睛一亮,是以整塊大原木穿透玻璃延伸到屋外樹桌〈樹屋〉閱讀室,還有兩張來自泰國設計師的藤製價值20萬的座椅,自行沖泡的咖啡在這裡發呆、看書、聊天,讓窗外的陽光曬得暖呼呼的,有時候一抬頭還可以看到慵懶的貓咪在你前方跟你一起作伴,優閒度過一整個下午。據說,起居室也是認識朋友的好地方,許多不認識的遠方來作客的旅者,藉著這個空間認識做朋友的不少呢!
沿著樹梯來到客房,就如同探險般地走進時光膠囊裡,每間不同主題的房間,讓你細細品味只有回到外婆家的那般懷舊氛圍。紅娘布房、神農街屋、眠床臥房、崇文書房、鹿耳窗屋、織女線房、淮山舖房、三郊商房、水巷船房、文曲星房。這十間主題客房,將阿嬤的古董嫁妝(菜櫥)、腳踩裁縫車,與書桌融合為一體的磅秤、長板凳等,就連不曾注意的洗臉檯面更是仿造古早「灶頭」呈現,或是在中藥鋪才看得到的藥櫃等,都讓來訪旅者細細品味舊時生活家具的古早有趣風情。而這也是佳佳的精神:對在地歷史與記憶的永恆孺慕與眷戀。
在30間客房中,其中還有四間屬於藝術家的展覽房間,其中蔡明亮房間,模仿蔡明亮小時候居住環境中有著斑駁的牆壁、以及昏暗的檯燈看書,並擺放蔡導演喜歡看得書以及音樂等精神食糧,樓中樓上的浴缸則以蔡明亮的身形訂製,很窄小,觀賞用而非客官使用!比照蔡明亮當年在大馬的刻苦環境,讓想一探大導演生活的人可以在此住一宿,體驗名人曾經過的生活。
每個老建築都有個天井,佳佳西市場也是,從樓上往下俯瞰,透明的玻璃將地下一樓的展覽空間的藝術品隱約望見,這也是佳佳西市場將文化、設計、藝術、懷舊、在地等元素薈萃一起產生不同的激盪,就如同劉國滄說:「這會讓在地的台南人拾回舊記憶,讓外地人對台南有個重新省思,老東西不一定會荒廢不見,而是可以在更新與活化。」
佳佳小南天飯店
明朝永曆寧靖王將秀麗山水的這個地方稱為小南天,劉國滄與團隊挖掘歷史,改建並打造屬於女性專有空間,每個角落或是細節處,到處充滿著小竊喜……
如果說,佳佳西市場是屬於喜歡創意或是文化藝術的風格的人,那麼佳佳小南天可以說是為自主女性量身打造的私密空間。
同樣也是坐落在台南市中西區,佳佳小南天旅店位於台南市中西區巷弄內,旅店旁為擁有300多年歷史也是全台唯一的黑面土地公廟,據歷史記載這間土地公廟是明清時期唯一的土地公廟,而相傳明永曆20年,寧靖王朱術桂前往此地遊覽,望見秀麗山水,認此地可比南天勝地,故提匾「小南天」;正因為如此,依偎在一旁將近114年歷史的老厝,經過劉國滄團隊的發掘以及改建下,打造賦予全新生命的「佳佳小南天旅店」。
同樣的,老房子都有老樹的故事在旁訴說著記憶,佳佳小南天從房間望出去的是顆欖仁樹,伴隨著這個區域的成長,也因為2012年一月小南天的重生,將被遺忘了350年的「小南天」巷弄重現新生,結合了台南在地特質及活化老社區產業,讓每位旅人們都能緬懷對歷史老巷弄建築的期待及驚喜。
漫步在小南天巷弄中,彷彿邁入時空交錯的歷史街道,而各式不同的客房,也以結合台南在經過荷蘭、鄭成功、清朝、日治等四個歷史時期的文化,搭配女性特質繪製七大名花以呈現幸福氛圍及柔和空間。這些朝代與花朵代表著:明朝的朱槿花;荷蘭的鬱金香花;清朝的牡丹花、菊花、水仙花、山茶花;以及日本的櫻花。小南天的客房就以這些花朵命名,而在房卡上,也將這些花朵印製在上,拿著這設計雅緻的房卡,貼心的為女性旅人設計。
在進入小南天的櫃台,你會感受到回家的親切感,櫃台服務人員不會給過多的詢問壓力,相反的,給予來此住客一種老朋友的感覺,如果想要知道有關台南府城任何一處的諮詢,不管是交通還是哪裡好吃好玩,親切熱心的建議,讓住客得到滿意且需要的答案,這也是小南天的服務精神,把客人當家人一般的對待。
此外,有氧健身房、瑜珈冥想教室,還有提供戶外自助洗衣的陽台,以及方便晚上肚子餓想要吃點東西的一樓機器販賣,都是貼心女性客人的設備,小南天希望提供旅者除了旅行之外的身心靈平衡的感受。
房間內部的牆壁,或是樓梯的某處,可以看到許多可愛的圖案,有時候看到的是佳佳小精靈的蹤跡,或是簡單勾勒出線條的美感,這些都是設計者在留白處所賦予的呈現,讓藝術家發揮創意的地方,並融合房間特色做不同的作圖。這些小竊喜,讓佳佳小南天挖掘女性內心深處的觸動與感動。
【BOX】
劉國滄(Kuo-Chang Liu)
賦予台南古城新生命的推手
1972年出生,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碩士,樹德科技大學助理教授。打開聯合工作室(Opening-United Studio)主持人,這個位於台灣台南的工作室,2001年成立至今,帶領團隊持續關注設計理論與方法之研究與實踐的相關問題。作品兼具土地情感的關懷及國際對話的宏觀企圖。創作正往以下三個方向持續前進:1 關於形式生成邏輯的發現、2 關於建造方法與程序的實驗、3 關於城市再生與社區自主營造體系的實現。
曾參加威尼斯建築雙年展與威尼斯雙年展、法國Dieppe建築雙年展、柏林DMY國際設計節、米蘭國際家具展,豐富的創意作品包括了:安平樹屋、藍晒圖、鹿港凳屋,以及台灣每年燈會等,作品涵蓋有空間裝置、傢俱、室內、建築、景觀以及社區營造等領域。
Q1:當初是怎麼樣的一個情況下,接觸到老宅改建、新生這樣的一個案子?
A:台南本來就個古城,常常會看到老房子就會跟一些藝術家朋友或是老師一起去關心那些老房子,甚至到後來改造成下來當成工作室,加上自己也曾在台南唸書,也喜歡老舊的東西,很豐富,覺得比新的東西來得有意思。
Q2:可以稍微解說一下佳佳西市場以及小南天兩個不同的設計出發點是甚麼?
A:西市場是在我們工作室附近,也就是中西區五條港聚落這裡,看到附近有老飯店,了解那是家在四十多年前是一家很有規模的大飯店,後來沒落了,也沒在營業,我們就在思考著,有沒有可能透過房子的改造,因為那時候我們已經完成了藍晒圖的改造,也完成了安平樹屋的改造,所以就在思索著有沒有一個空間,除了空間的改造之外,也可以營運以及策展。
因為是飯店,也在想著有沒有各種可能的住宿,所以後來幾個好朋友,包括餐飲的專家蘇國垚,文史寫作的王浩一,以及設計蔡佩烜,本來都是對歷史空間有興趣的人結合在一起,所以當念頭有了以後,經過大家的討論,像是一個正規經營,結合展覽、設計的一個場域,我們把西市場買下來,花了一年半的時間做討論,甚至把把房子打開來,也就是把房子打開來,所以可以透過窗口看到老樹。佳佳西市場是第一間以旅館概念為主發的老屋改造的例子,之後小南天與正興咖啡幾乎同時開始,正興咖啡後半段是我們早期的工作室,然後就改成短租的一個的民宿。
在西市場改造新生的想法中,其實很重要的就是要跟環境緊密連結,可以看到我們再改建的時候,很多地方都是穿透的,加上這兩個地方所處於的位置都是有歷史脈絡的,一個是以西市場跟五條港運河為主,小南天則是以土地公廟為主,當初經營團隊蘇國垚老師跟執行長蔡佩烜在定位客群的時候,將小南天以年輕、喜歡旅行的女性為主,西市場則以喜歡設計、文化、旅遊為主題的對象,這兩個都有個特色,是不希望將人賴在旅館,而是把他們帶到城市中,所以裏面很多的訊息以及設計跟訴說台南這個城市有關的故事,我們也試著期望透過這些點的改造,這些點在這個區域重新再生的發展,看得出來多少起點帶頭的作用,吸引了更多外地人跟年輕人進來,對這個地方也都會有活化,也回應開始談到的結合環境緊密度的想法概念中。
Q3:在地的關懷出發點,吸引多人朝聖,內心有沒有想要藉由這樣的設計想法,對台灣的建築設計產生甚麼影響力嗎?
A:當初團隊有提到一個想法就是文藝復興,其實很多人都不知道小南天,即便在地人也忘記的這個名詞,也因為這樣的改造,將舊有的記憶給找回來。慢慢在其中走,我們希望可以串聯幾個點成為區域。西市場、小南天、正興咖啡、茀立姆(Film)。其實也是希望這些舊聚落舊街落不要這麼落寞,聽老一輩的人講,五、六十年前可能是台灣最熱鬧最有錢的地方,所以她留下很多好房子跟以前街道的紋理,所以我們希望大家不要忽略這些東西,能不能會為成強而有力的復興倒是沒有這麼大的野心,只是認為有些點值得保留,去試圖讓他的營運面可以活起來。所以包含咖啡店,蔡佩烜經營的早午餐店茀立姆(Film),我們不是以一個單店去想,而是以區塊的方式去想、去進行。
台南人自己也會重新造訪這些地方,還有外地,例如台北高雄或是來自其他國家的藝術家、策展人、建築師等,都會來參觀到訪,他們對台灣這種針灸式的,將就紋理跟新的活動,像是接枝一樣這樣串聯起來的模式很喜歡,也很感動,這是需要時間、適應當地的既有的特色,在地的人民的意願,建築物的特色,以及新移入的年輕人的想法,這些都要融合,也需要魄力,才做得到。
我今年也會在北京的中國美術館展覽,邀請的作品是藍晒圖,想要透過這個作品,想要知道藝術家是怎麼思考,甚麼情境與環境下,為什麼可以讓這樣的作品出現在公共的領域裡,受到大家肯定,也持續跟這個作品互動。這是他們覺得有興趣的地方。
有趣的地方原因,我認為這是跟大家生活記憶是有連結的,大家也有同樣的心願也不希望這些東西是沒落掉的。當他們看到這些例子,受到鼓舞,然後受到情感的投射,讓同樣有這些生活經驗的台灣人,或是亞洲人看到了共同性而感動。
現在很多老房子在很多都市化下被摧毀,我們試著示範另外一種方式,是可兼具老的、過時的,硬體的,可是可以透過設計,透過創意,可以變成正面的、積極的,也可以成會復興帶頭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