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雜誌寫的稿子,剛好可以去逛多年沒去的故宮。貼下來一起欣賞吧
(蓮花式溫碗)
揭開北宋汝窯的傳奇
三月中難得一見的陽光,將故宮周圍的車道擠得水洩不通,一群群的遊客、來賓,大老遠的從世界各地紛紛前來,為了就是要看難得一見、世界上僅存有70件,其中的21件收藏於故宮的北宋汝窯展。其中,專程來觀賞的日本觀光團歐巴桑說:這可是一輩子一定要看的稀有寶物展呢!因為汝窯的傳世品極少,中國歷代視為稀世珍寶,而它至今不為所知的高超製作技術、溫潤典雅的天清釉色,位居清瓷之魁的傳奇,也令人趨之若鶩……
打開宋代 (960~1279)藝術造詣上的歷史,宋代是中國歷代以來,各地瓷窯發展最旺盛的朝代,而且宋代的各窯,不論是在造型上,或是要釉色、裝飾技法及製作技術上,都各勝擅長,奠定了各自獨立的風格。
宋代的五大名窯赫赫有名,名稱分別是:汝、官、哥、定、鈞。位於杭州、專為朝廷燒造,具有「蟹爪、紫口、鐵足」特徵的是南宋的官窯瓷器。產地還不明朗,以開片青瓷著稱的是哥窯瓷器。以河南禹縣為中心,燒製乳濁釉日用青瓷的是鈞窯系。在宋代的定州境內的定窯,位於現今河北曲陽澗滋村、燕山村一帶,是唯一有較為完整的窯址認定和較為明確的器物斷代。其餘的仍需要持續的在文物考古及學術研究上發現和釐清。
到目前為止,五大名窯中公認最稀有的就屬汝窯官瓷。而在全世界博物館、基金會和收藏家手中,傳世者估計不超過70件;加上汝窯官瓷的燒造年份極短,工藝技術特殊,在量稀質精的條件下,成為中國歷代瓷器領域中的魁首。而在尚未發現汝窯窯址的線索前,只能從旁臆測,直到1986年底,在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村(舊稱青龍寺)發現了汝瓷官窯窯址,才初步解開了汝瓷的謎團,成為近20年來中國瓷器考古挖掘工作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
汝窯的最早的紀錄,出現在北宋徽宗宣和6年(西元1124)徐競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一文。文中敘述了當時高麗仿燒北宋瓷器的記載:「……其餘則越州古秘色、汝州新窯器,大概相類。」文中提及的「汝州新窯器」,依年代及產地產品推論,專家學者多認為就是汝州地區所產耀州青瓷之後,所出現的汝窯天青釉瓷器,此說法已獲學術界確認。
而關於汝窯造燒的具體時間,至今尚無一致性的結論,但綜合大陸學者陳萬理(註1)與陸明華(註2)的說法,汝窯造燒年代的最大範圍是在11世紀80年代~12世紀20年代。也有精細的說法,認為是在北宋哲宗元祐到徽宗崇寧年間,約20年。不論實際窯齡到底存在了多少年,汝窯的窯齡真的是非常短,是無庸置疑的,也是這個因素,汝窯的傳世品是這麼樣的稀少。
汝窯以燒製青瓷聞名,汝瓷色澤溫潤、釉汁瑩澈,釉色的呈現,是淡天青色和天青色,青中帶藍,藍中帶青,彷彿「雨過天青」的感覺,有「雨過天青雲破處」的讚譽。這樣的釉色不容易燒出,而且歷代的中國人,就一直追逐這種溫潤飽滿、毫無瑕疵的顏色。因為在中國歷史上,傳說中有一種「青如天、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的「柴窯瓷器」。宋朝之前的唐朝,在越州就曾經燒出類似這般天青的色彩,被譽為「越州古秘色」。而這樣的色彩,過了數十年之後,北宋河南的汝州,就把傳說中的「柴窯瓷器」的顏色及質地真實的實現了,也復興了這樣的色彩。
(無紋水仙盆)
說到汝窯最珍貴的「天青色」的難得色澤,真的是值得多做描述。以素靜典雅為取勝的汝窯,沒有多餘的色彩或是過多的裝飾,呈現出來的顏色,不僅是滋潤豐厚,而且晶瑩剔透的透露著多變面貌。此外,配釉的方法非常獨特,施釉不僅不厚重,而且內部結構緊致細密,透過光線就可以品味汝窯變化無窮的通透質感,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夕陽晚霞、有的像雨過天晴、有的如長虹懸挂,真可說是珠聯璧合,巧奪天工的換化。而且呈現出天青、豆青、卵青、粉青、天藍、月白、蝦青、艾青……等各種青色的延伸,創造出夢幻般的色彩(值至今日,這種天青色彩,還一直被時尚人士追求著呢!看看鑽石中的Tiffany Blue的不斐價值就知道了!)
汝窯中之所以會有這千變萬化的綺麗色彩,據說是因為瓷釉內含有瑪瑙,所以汝窯呈現的光澤具有玉石感。南宋周煇《清波雜志》中有一段這樣的記載,「汝窯宮中禁燒,內以瑪瑙為釉,唯供御揀退可許出賣,近尤難得。」記述汝窯的天青色釉內含瑪瑙粉末。如果側面仔細觀察汝窯的轉角處和緣口,會發現在光線的反射下,隱隱透出粉色的折色光芒,這淺淺的粉色光芒就是瑪瑙入釉的效果呈現出來的。
這種透露著淺淺粉紅的天青色,若隱若現的在旋轉的角度中呈現,千百年來,這夢寐以求的色彩,令人激賞與愛戴,美麗而神秘的面貌,將千年來不容易製作的色彩發揮到最極致的巔峰,汝窯真不愧為青瓷之魁啊!
而且考古上也顯示,在清涼寺(古汝州)考古現場附近,發現多處的瑪瑙礦場遺址,由於本身就生產瑪瑙,所以「汝州瑪瑙石出沙土或水中,色多青白粉紅,瑩澈少有紋理」,也許就是為什麼會以瑪瑙入釉的理由之一!
欣賞汝窯的一個重點,就是「開片」,所謂開片,就是在汝瓷釉表釉著開裂的紋片,這本來是瓷器在燒造過程當中一種缺陷的現象,也就是當窯內的溫度由高溫轉低溫的時候,胎層和釉層會因為膨脹的程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裂紋,也就是「開片」。但是北宋的汝窯卻將這樣的效果轉成了美麗缺陷的裝飾,也成為欣賞汝窯的一種重要依據,甚至影響了日後北宋官窯、南宋哥窯,以及明清兩代碎瓷的紋片裝飾。
釉表帶紋的開片,也有人稱為「魚子紋」、「芝麻花」、「蟹抓紋」……等。曹昭《格古要論》中提到汝窯瓷器「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評選無紋的汝瓷為首選。而汝窯的釉面多數是有開片的,不開片或是該冰裂紋的十分稀有,在僅有的70件中,冰裂紋的有10餘件;而不開片的,目前只有故宮所藏的橢圓行水盆,僅一件。在紋飾方面,汝窯官瓷一般都是素身無紋的,但也有少數帶刻劃花紋裝飾,目前所知傳世的有兩件,其中一件是英國大衛德基金會所藏的「天青劃花雙魚紋洗」。
汝窯的超高製作方式,是為了追求無暇的質感,以滿釉支燒法來燒造,讓瓷器不變形,也讓釉能夠覆滿整件作品,所以使得汝瓷底部支釘痕細小如芝麻,有汝窯器「底有芝麻細小掙釘」之語。傳世汝窯盤、瓶、碗和稍大的洗,底部有五個支釘痕,而小尺寸的洗和碟用三個支釘,水仙盆用五或六個支釘。
由於滿釉支燒法、胎層釉層膨脹係數不同、窯溫不易控制的緣故,使得汝瓷成功率低,而且製作過程繁瑣,因此汝窯採小窯燒製,一年一燒,傳世者真的是非常少。汝窯開創細如芝麻的支釘支燒工藝,使得北宋官窯、南宋官窯、金代鈞窯中的天然釉器,及哥窯和高麗青瓷中12世紀初的部分精品,都受到了這種細小支燒工藝的影響。
(青瓷奉華紙槌瓶)
此外,我們可以觀察到,汝窯瓷器一般都較小,盤、洗、碗……等口徑一般在10~16厘米之間,超過20厘米的也僅個別,幾乎沒有超過30厘米的,所以有一種「汝窯無大器」的說法。汝瓷器型端整、簡潔大方。有盤、碟、碗、溫碗、洗、瓶、尊和水仙盆等造型。
而且,汝窯瓷器的造型受到金銀器影響,如花口、外撇的圈足等等造型或是特徵,都是來自於金銀器的概念,著名的蓮花式溫碗也是與金銀器溫碗有相通的造型。由於金銀器是供給王公貴族使用,大多都是酒器、茶具和裝飾品等用途,具有實用性,瓷器造型仿效金銀器,使得兩者造型呈現相似之處,這也反映了唐宋以來瓷器造型受到金銀器影響。
最後不免俗的說到汝窯的價格,具有不凡的身價的汝窯,因為質精量稀,相當的珍貴,藏世品僅有 70 件。目前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有21件,北京故宮17件,而全世界藏有汝窯的博物館不到10家!曾經一件8cm直徑的汝窯小盤在蘇富比拍賣會以154萬美元成交,目前故宮看到的無紋水仙盤更有200億以上的身價呢!
不論歷史上解開了汝窯多少的傳奇故事,汝窯的特有的色澤與特殊氣質,已經具有屹立不搖的地位,而這個難得見得珍貴寶物,是值得一再品味的。
-------------------------------------------------------------------------------------------
(註1)陳萬理依據的《宣和奉使高麗圖經》和葉寘《坦齋筆衡》的記載,推斷汝窯開始燒造宮廷用瓷的時間(燒造御用瓷並不等同於『官窯』),約略在宋哲宗元佑元年至宋徽宗崇寧五年(1086-1106)的短暫20年間。
(註2)陸明華(兩宋官窯有關問題研究),《上海博物館集刊》第8期,上海:書畫出版社,2000年12月,文中指出汝窯造窯約起於北宋徽宗年間,是徽宗指定燒造的御用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