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第一當代藝術代表 Jompet Kuswidananto,


首次台灣個展On
Asphalt


2012.8.11
(Sat.)
~9.16
(Sun.)


--------------------------------------------------------------------------------------




Opening:2012. 8.11(Sat)﹛
4:00 pm- 8:00 pm

Panel Discussion 藝術家座談會: 2012. 8.12(Sun)
4:00
Panelist 座談貴賓: Vi﹛t Le (藝術家/策展人,越南)、陳泰松教授


--------------------------------------------------------------------------------------






由荷蘭人Herman Willem
Daendels在1808年修築的大驛路沿著爪哇北部海岸綿沿長達1000公里,歐洲殖民文化在東南亞隨處可見,

大驛路亦是依其邏輯而建,原本是為殖民者之間軍隊和商務交通目的所修建。

超過二世紀以來,大驛路不只是運送物資的道路,更是文化傳播的要角,而爪哇在大驛路的出現後,更倉促成為全球架構中的一部份。
沿著大驛路出現繁衍,人口倍增,對滿足各種需求的競爭也愈顯激烈,文化間的接觸和交流快速進行,改變交織其中的生活面貌。﹛

猛暴的殖民時代結束後,大驛路在當地被稱為「Pantura」,意思是土地的背脊,它是爪哇持續改變、永無休止的交通要道,
這個名稱同時也印照出一個新的喧騰時代:印尼。

1998年的「烈火莫熄」運動後的印尼風貌多少反應在Pantura上的所有事物,像是在這條生氣蓬勃的道路上,等待車輛接送的人群,
為生活糊口的各種競爭,文化之間的互動妥協,贏得發聲權力的文化及其代表節慶,及那些必須獨自面對世界的失敗勇者所發出的吶喊。

這條柏油路上,文化擱淺、佇足,躁動而恆久。

The Great Post Road built by Herman Willem
Daendels in 1808 extends 1000 km along the north coast of Java. Rationally built
from the boisterous European history that spilled on South East Asia, the road
was intended to fulfill the need for military and trade traffics among
colonists. ﹛


Over 2
centuries, the road has not been only a mean for transporting goods, but also
dissemination of culture. And Java after that is Java that was prepared in a
rush for a new connected global structure.


Cities grow along the road, population
multiplies and the battle to make ends meet hardens. Contact and exchange of
cultures take place swiftly and keep changing the face of life within.


After the rambunctious colonization era, The
Great Post Road locally named as 'Pantura', a given name referring the backbone
of land transportation in Java that constantly changes and being changed and
never enough. The name which also reflects a new boisterous era: Indonesia


The face
of Indonesia after the Reformasi 1998 is more or less mirrored on all things
happen on the asphalt of Pantura: A crowd on a lively road waiting for a vehicle
to come and take them away; All kinds of competition over a piece of life; All
kinds of negotiations among cultures; All festive of those who wins it; and all
losing cries from the braves who have faced the world unaccompanied.


On asphalt, culture stranded and stays. Restless
and endured.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是2010年幫30雜誌撰文的內容】,這次皇家風尚是法國卡地亞展與故宮的大展,邀請到林青霞來看展覽,同時,與故宮合作的林芳朱珠寶,也在旁邊的櫃台展出台灣設計師林芳朱的最新作品,內文是兩年前的採訪,照片則是7.27受林芳朱老師邀請前去參觀,也PO在這邊與大家分享............







 


 


林芳朱的珠寶設計世界




撰文─姚詠中 







 


  保有一顆年輕的心,是故宮首位品牌設計師林芳朱的寫照,也正是因為如此,提到她的珠寶是以怎麼樣的心態設計出來的?「一顆自由的心開始,玩一種毫不設限的遊戲,打破規矩形式,就是我的藝術風格,」學歷史的林芳朱,以一種反叛、創新的語氣連說明她的設計概念。





 





 
從事古董文物珠寶的設計二十多年來,林芳朱喜歡以自己多年收藏的各種骨董珠寶及材質,在創作時增添新的流行元素,這樣結合新舊的「古意」珠寶設計作品,不僅時尚感強烈,同時也具有人文氣息的氛圍。





  2009年開始與故宮合作雙品牌,林芳朱很驕傲的表示,故宮以往的文藝創物,都以文具玩物為主,她是第一個將珠寶帶入故宮的設計師,而以故宮的形象品牌作為設計主軸,同時注入了她對珠寶設計另一番的感受,「我不希望珠寶給人是有距離的感受,珠寶是博物館的經典,國寶可以帶上街、可以說故事,也可以將文化概念的傳流」。所以,在林芳朱的珠寶設計中,加入了不少國寶的元素在裡面,然後以其獨特巧思以及材質運用的技巧,創造出了一件件饒富風味,值得細細品嚐的珠寶。





 


  最值得注目的一件作品,就是『故宮九九如意項鍊』,創意靈感來自故宮珍藏的國寶「九如如意」這件寶物,同樣形狀的如意造型,但林芳朱以一毫米米粒珍珠,以四抓鑲崁立體設計方式,極具工藝的手法技巧製作,加然後將紅寶、藍寶、翡翠在鑲入每個如意的中間,將亮點聚焦,呈現出如意九九的隱喻,如意,對中國人來說,是祝福吉祥的話語,然而九九如意,意味著長長久久,更是象徵無上祝福的獻禮。這是第一件與故宮合作的珠寶,對林芳朱來說也別具意義。





 





  而剛剛出爐的最新作品,則是『故宮宜子孫項鍊』,由乾隆皇帝的印章【宜子孫】做為藍本,然後做成一款可配戴式的項鍊。林芳朱說,「宜子孫這個乾隆皇的印章,其實是有歷史故事性的,喜歡書畫的乾隆皇,將他認為可以收藏給子孫看的書畫上蓋上宜子孫的印章,讓子孫一代傳一代的延綿下去,」了解了這個印章的背後文化意涵,林芳朱將朱紅色的底已珊瑚米粒呈現,字型的部分,則以立體的抓鑲鑲上鑽石,宜子孫三個字,既顯眼又時尚,配掛在頸上,四方造型的設計,另有一番不同的風味。林芳朱認為,與古物結合這樣的創新嘗試,將生活的情趣以其文化修養的部分都勾勒出來,珠寶,已經不再是配件而已,也可以滲入時代的軌道中,延展文化的意義。





 





  此外,林芳朱也觀察到30歲的上班族偏愛的簡單設計,也設計了一些年輕人可以配帶的款式:呈現葫蘆狀配上如意的作品『如意呈祥』,或是象徵代表人與人之間的好關係的『如意指間戒』,她說,「指間戒為手指與手指之間的戒指,戴上指間戒會讓你人緣好,萬事皆如意,這款利用方型黑瑪瑙與如意兩種材質做成的銀飾戒指,很受年輕朋友的喜好。『故宮雙飛別針鍊墜兩用』、『如意別針鍊墜兩用』,可作為項鍊鍊或是別針的造型,也符合年輕創意的造型搭配。





 





  另外,『故宮無垠八吉手環』,則是男性朋友最為青睞的款式,這個古時候「盤長」的符號,沒有間斷的線條,無限延長,可以表示福氣長長,幸福如意長長,這個好兆頭的符號,配戴在手腕上,個性表露無遺,也是人氣款項。





 





  雖然林芳朱的珠寶作品,大多是大件的飾品,加上老玉璧、翠玉翎管、琥珀鼻煙壺;或是珊瑚、水晶、玉石……等素材,幻化成去雕成流線型的鳳凰、飛梭般的遊魚、如夢似幻的螭龍,令人感受需要貴婦般的等級才觸及,其實並非如此,在林芳朱的想法中,對於初入門的30歲上下的白領階級族,正是開始欣賞以及收藏,以投資的角度來說,最是值得入門的項目之一。而慢慢的從簡單入門收藏,加上平時的展出參觀磨練眼力,都是自我增值的方式呢!





 





  即將到來17日 的『新古典主義個展』,是林芳朱大型的展出,此次展出的精品相當精采,作品也多達百件,包括的五大系列:「水墨寫意」、「吉祥如意」、「極緻米朱」、「自然采風」、「古典時尚」。也是對珠寶有興趣的朋友上一堂藝術珠寶的課程機會。





 





  【墨韶書香項鍊】,以特別書法潑墨的方式呈現白玉的晶透,加上以鑽石勾勒近乎書法的線條,這精緻的手法,也是她常常運用到的,更是獨家專利。林芳朱也提到:「中國畫作中的潑墨畫,常是我參考的重點,所謂墨分五色,光是一種黑色,就分中黑、淺黑、淺灰,老坑玻璃種翠玉讓竹扇葉葉生晶,黑瑪瑙如墨、白水晶似紙,是一場水墨的渲繹,新古典珠寶的演譯。」





 





  對於林芳朱所創作下的每一件珠寶,她都像古物般的對待,對於自己的珠寶能夠與故宮合作,則認為是台灣文化創意產業最特別的部分,也是未來努力的方向,她認為,國外大型的博物館都將珠寶視為藝術典藏的一部分,而中國文物之廣之深,對於珠寶的推廣似乎還在「有錢人才可以攜帶的」狹隘的觀念上,所以未來林芳朱還是會持續致力推廣藝術珠寶,並賦予文化的意義,她說,這才是「文化的探源、是心靈的尋根。」





 





BOX





林芳朱設計師簡介





1999 Free
China Review
自由中國評論專訪





2000 美國舊金山亞洲博物館展售





2001 台北誠品書局「母親節特展」





2002 仁愛店開幕「不改朱顏」特展





2003 朱銘美術館專櫃展售





2003 上海國際珠寶首飾博覽會專題演講





2003 北京中國國際珠寶展專題演講





2004 吉隆坡個展





2004 上海美術工藝禮品設計大賽榮獲一等獎





2005 新加坡Esplanade國家藝廊珠寶設計展





2005 北京中外大使夫人聯誼會珠寶走秀





2006 2003年至2008年─任台灣寶石協會顧問





2009 與台北故宮博物院雙品牌合作





 設計師的話 




「色彩」其實是我作品設計中占很重要的一個部分,我常常對朋友開玩笑的說,我是好“色”之徒,比別人就是多了一點“色”感,所以設計的作品當然都是“絕色”囉!國立藝術大學辛意雲教授也曾從色彩的角度去評論我的作品說:「芳朱的作品,從色彩的角度上,是極大膽、熱情的,如中國的大紅,配上古董白玉,點上了西方人愛用的祖母綠,有極其嬌豔與嫵媚的感覺,芳朱大膽的應用中西的材質及顔色;那種不經意的突兀及不能忽略的巧思,隨時都讓人覺得其作品有著意外的驚喜」。因此大膽的色彩搭配,以及中國意涵的圖案、配件組合,呈現強烈的裝飾風格,就如同我的作品「古典而現代」、「古意而摩登」是最新潮的古典珠寶藝術。


 
















老師讓我戴上最新出爐的作品,我當個模特兒來拍一張吧,老師把長年收集的點翠做珠寶的基底創作,作品散發一種高貴氣質,我是說珠寶,不是我喔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李民中個展
水水台灣女人 帥帥台灣男人|肖像計畫


http://www.itpark.com.tw/exhibition/data/300

A Solo Exhibition by
Lee Min-Chung
Shui-Shui Taiwan-women Ein-Dau Taiwan-men
Portrait
project

11 August ~ 08 September 2012
Opening Reception: 7:00pm, Sat, 11 August
2012








我為人畫肖像是做一個實驗

在還沒開始執行前所有的想法只是在腦中不能成形的概念與渾沌雜亂的片斷
一個只會畫圖的人能為這世界做些甚麼
於是我鼓起勇氣開始進行肖像計畫
把對象畫得很像並不是我以往畫圖的概念

不過肖像畫如果畫不像那就會讓一般的人感到難以附著捉摸
藝術圈的朋友們對我以往作品的認識可能一開始難以接受我尋求盡量畫像的做法

近五六年與汪筱蘋小姐共同生活並淺接觸宗教的思想
意識到坐而言不如起而行才能做出真實
意識到人跟人之間愛的力量
意識到當下
意識

我生長在一個家裡有掛著圖的環境
牆上有祖父李財福父親李仁卿的作品
這個環境讓我很開心快樂
常想著如果大家的家裡都有可以欣賞的藝術品一定很棒
或許台灣人可以更快樂

藝術品不應該只是在美術館裡欣賞到
在那麼特定的時空裡每個人都有不同等級的緊張
我的認知是藝術品的欣賞必然要坐下來細細品味
然而大部分的人很難有機會不受干擾的享用藝術品
既然在當今家家戶戶都能在家不受干擾的玩電動
那為什麼不能在家裡品味藝術品

一般大眾看到畫廊與藝術品就產生懼怕心
環境與價格的確造成這樣的結果
我想
如果出現可以讓很辛苦工作才能生活的人家裡有可以欣賞的作品那該多好
但是這樣的作品在哪裡?
那我先試看看吧

2010的聖誕節我想著聖尼古拉把自己少少的金錢送給比他更窮困的人
我也好想送給別人甚麼東西

這念頭強烈到我不管一切在Facebook上很保守的寫上一句
『得到一張圖會感到喜悅嗎?

腦中的想法因此跟真實世界接軌

我也不是真的完全是送一幅肖像畫給朋友
考慮了真實狀況後我決定一幅台幣5000元
這是一個模糊的臨界價格
希望是半買半送偏向送

一開始很怕畫廊不高興
但很快的就有很好的回應讓我更放手的進行
大趨勢畫廊的葉明勳先生問我如果沒有地方展可以到大趨勢展覽
橘園簡丹為我宣傳找許多朋友
印象畫廊歐賢政先生也讓整個畫廊成員與收藏家參加了肖像計畫
感恩
在這個疑慮解除後我更加放心進行

很感謝這麼多朋友喜歡我畫的圖
本來想半買半送給朋友作品
意料之外我卻收到更多
肖像計畫的運作教懂我
『施比受更有福』的意義
在未來我的生命將用來延續 『布施』
把自己貢獻給眾生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家江浙餐廳其實我早就想來了,只是一直不知道正確的位置。為什麼想來?因為看到報導說,知名女演員王淑娟不演戲後考了個丙級執照,在師大路開起餐廳來了,身為江蘇人的我,從小吃江浙菜長大,加上住在這區域已經快十年了,怎麼都不知道倒底在哪呢?




緣分就是從Vincent’s開始的,我終於從他口中知道我想去吃但是卻又懶得尋覓的念頭,而且第一次還剛好遇上了周三公休的時間,心裡想一定要找個時間來吃一吃我最愛的江浙菜!


 








調皮的大氣魄硬是要拿我的手機拍照,這是他的自拍照(剪髮前的模樣)









上週感冒的我,央求了大哥大嫂來幫我帶兒子去玩,我則可以好好睡個午覺,傍晚去看了醫生後,決定晚上要好好號賞自己的胃!(這是兒子幫我拍的,他要我擺張可愛的Pose)


 



 






前菜我點了肴肉,這道怎麼可以不點呢!聚品的肴肉很Q彈,配上醋、薑絲,真好吃






這道百香果蘿蔔口感真爽口,後來服務人員還幫我們加點帶回家吃哩!真感恩








一道道的小菜都用蓋子蓋上,要吃的時候服務人員在幫你盛上







醉雞是江浙菜的必點之一







這道橙汁排骨是兒子配飯的最愛,為媽的為了他快高長大著想,必點!







這道點給喜歡清淡的大哥大嫂吃,極獲好評!











加上這道手工做的蝦丸湯,畫下美好的句點


















這是大氣魄拍的環境照,所以有點聚焦不清,呵呵~~~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幫辛苦的策展人、參展藝術家以及工作人員代發的今日News~~


 







臺北市北投區學園路一號, Taipei, Taiwan 112
《One Piece Room 造空者─朱為白個展》
《創造對話語言者》
《藝變者遊行》
 
《One Piece Room 造空者─朱為白個展》
展期: 2012∕07∕13 –09∕16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關渡美術館401、501展覽室
 -------------------------------------------------------------------------------------------
 
《創造對話語言者》
展覽時間:2012年5月4日至7月1日
2012年7月13日至9月16日
展覽地點:關渡美術館G402展覽室
策展人:黃建宏、楊凱麟
參展藝術家:王俊傑、王福瑞、林俊吉、袁廣鳴、孫士韋、陶亞倫、魏德樂、戴嘉明(依筆畫順序)
 -------------------------------------------------------------------------------------------
 
《藝變者遊行》
展期:2012年7月20日至9月16日
開幕:2012年7月20日(五) 17:00 pm
地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關渡美術館 1F-3F展廳
座談會:2012年7月20日(五) 14:00-16:30 pm
 
策展人:張禮豪、潘娉玉
參展藝術家:(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志文、王姿婷、何孟娟、何信旺、吳思嶔、呂浩元、李己、李民中、李明道、周代焌 、林煌迪、邱建仁、邱昭財、侯怡亭、侯俊明、姚瑞中、范揚宗、高雅婷、張乃文、張力山、張暉明、張嘉穎、許尹齡、連建興、郭維國、陳文祺、陳永賢、陳建榮、陳浚豪、陳擎耀、游宜群、黃華真、黃蘭雅、楊仁明、楊茂林、董心如、董明晉、廖祈羽、廖堉安、劉時棟、劉淑美、潘信華、蔡依庭、鄭君殿、鄭詩雋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喜歡吃甜點,從小就喜歡,那種甜滋滋的味道吃到嘴裡,整個心都舒服了起來,即便再甜、再膩,我也會慢慢的吃光光……,這樣解說,就知道我對甜點有種迷戀了吧!只是現在為了身體著想,甜點還是可以吃,但是不要過分就行了!







好奇心的驅使,讓我在轉角處看到了雷斯理,就這樣推門進去看了一下,原來裡面賣的都是法式甜點,而且整個櫥櫃的擺飾好美麗,在這樣一條文人巷弄中,說甚麼也要進去瞧一瞧究竟。






這樣的甜品櫃,看起來是不是就很講究,如同擺放在百貨公司櫥櫃般的高檔點心,光看賣相就很想要通通來一個啊!






空間的擺設還算典雅,注重顏色的層次感






仔細一看,原來這是個時鐘呢,好可愛的鍋子荷包蛋時鐘



 





這是聽說很好吃的蘋果塔,還沒機會點來吃><





 





這是我今天外帶回家的初夏之戀,適合今天的心情







 





杏桃塔有淡淡的酒香






空間的一角落





 





一壺茶配上一份甜點剛剛好











這個是覆盆子慕斯之類的,正確名稱忘了

















朋友點的挪威燻鮭魚鹹派套餐,還附贈一個馬卡龍喔(紫色那個)












主廚Leslie跟我的偶像張國榮的外文名字一樣,Leslie自己跑去法國學甜點,就是想開一家法式點心店,這個夢想終於實現!但是靦腆的他,都在廚房後面做點心,出來打招呼,也一定堅持要穿制服呢!很有堅持的精神,拍拍手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2-07-07 ~ 2012-08-18(展出時間)
周育正、陳松志、吳耿禎、丁建中(依出生年排序之藝術家)

曹鸞姿(策展人)


 



軟實力-無形的指標
策展人/曹鸞姿
文字整理/陳苑禎

2011年獲邀策劃這個展覽,正好有機會使我可以回應長久對於藝術市場與收藏的觀察,並推介幾位有潛力的青年藝術家。雖然已經卸下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與台新藝術基金會的職務,但那段將心力投注在尋找企業、資金與藝術創作、藝術教育接和的經歷,對策展工作有莫大的幫助。回想那時看展覽是最基本的功課,各式各樣的大展小展,總要找時間到場流連觀察,時常打轉在巷弄中,從隱密的另類空間到大劇場,有時是藝術趕集有時是藝術尋訪。從中可見,年輕藝術家得利於國家藝文補助的支持和新興藝術空間的成立,有不少的藝術空間提供他們初試啼聲或是發表新作。

一直以來,我的關注無法偏離藝術收藏與藝術市場,尤其聚焦在企業面向,企業收藏有別於私人收藏,可以是一種社會公益或是品味的宣告,如德意志銀行的六萬件收藏,展示的便是品味、視野與行銷服務的手段,企業加上視覺藝術,不論是購買或是合作都等於是一種市場的創造,我視之為一種1+1等於3的作為。時常面對「藝術值不值得收藏?」或「當代藝術有未來嗎?」的提問,除了肯定的答案外,我會請大家望向台灣,關注本地在當代藝術發展與藝術市場上所具有的優勢,經過近30年發展,這裡已存在一個穩定的市場。

在熱絡的亞洲新興市場,藝術已是熱門的投資管道,市場參與者看重的是投資效益,經營漂亮的內外在獲益,除了翻漲的價格,重要的還有藉此以文化妝點建構身分地位,比巨大金流更能引人關注。而台灣的優勢在其非處於最火熱的市場,置外於中國大陸卻又近鄰的偏居狀態,加上已有的發展,有著相對受保護的環境但又受到旺盛市場波動、潮流的引動,更應發揮自身已蘊養的前瞻與未來。台灣的藝術發展不似奧斯卡而像坎城,不是資本最強、最賣座但卻具深度和指標性。另一方面,市場帶來收藏家養成的環境,收藏是需要學習的,要有時間與研究的投入,台灣藝術市場給收藏家的是養分和時間,而不是在催促中舉牌的情境,一進場就考量是否收藏市場沸騰的大名家,是短線炒作而不是長期的投資。

相較於鬧市的平穩,體現出台灣的軟實力,軟實力做為台灣的潛藏之寶與能量表徵,正與本次四位藝術家在創作材質及觀念上輕軟而有勁道的展現相呼應。例如,光是一個沒有固體存在的物理物質,人們用感官和機器來感受並捕捉光的存在,時間亦然,時間加上光便是丁建中所運用的創作素材,他是四位藝術家中最年輕、出道年最短的新星,但他的作品擁有強烈的視覺能量,錄像創作相對較難處理視覺強度,《空屋》系列作品將光聚合成幾何形狀與動態運轉,這個在廢墟中創造的美麗人造星體,當中包含了裝置結構、運轉速度與光之路徑……等冗長的記錄累積,有著複雜的運算與拼連。

吳耿禎從剪紙延伸擴張,這個日漸消逝的傳統以紙作為基材,有著柔軟不易久存的物質特性,游移於技藝與藝術的兩端。前往中國陜北與歐洲遊歷探訪,經過學習、採集與對照,他用剪刀剪出感動、剪出想像,補綴記憶也溫暖人心,也讓剪紙的形式有了更多的面貌,變化成空間裝置、公共藝術、燈光投影、舞台布景……等等。2010年的個展三部曲,讓剪紙顯得靈活而動人,脫離出固有形式產生更具有藝術語意的能量。一路走來,他的作品呈現出面向與取徑的彈性和跨界特質,此次展出的大型剪紙作品,與攝影結合,從自然風景、草本植物的照片中發展出自然生態與人造物象的圖樣,是現今世界的剪影。

而陳松志則是專注於材質特性探索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起於自身敏銳的感知,對記憶、日常生活、事物情境狀態等,從思索到翻覆,從個別材料的物質特色連結其內外在表意結構與精神意念的判讀,發展出低限的形式,做為他對物質狀態的感性陳述,這些對事物狀態靜默而持續、敏感而機巧的探問,轉化成藝術作品,用小小的變動做無傷大雅的揭露,像一個軟刺點,塞進尋常意義的裂縫。作品《無題-201012》與《無題-201013》鏡面上紙張經過層層黏貼,層層剝撕,然後刮平,各種質材的有機遇合加上手作,粘附剝離最後成為抽象的平面,而抽象的平面裡又映照著外在物象,形構出一個詩意的場域。也由此發展出《無題2012–黃、藍、橘、綠、紅》這件新作,塑料壁紙與鏡面壓克力的結合,繼續探問著存與留的多元辯證。

如果說陳松志從材質進行精神性與藝術形式的探索,那麼周育正的創作觀念便企圖尋找藝術家身分與社會機制間靈活的新共存關係,在既定現實中產生另類的操作模式,時常因應不同展覽結構發展出新形態,既跨界也有身份轉換,他將其定名為「設計詭計」。其創作技法與媒材因特定場域或計畫而異,操作過程被提升為藝術創作的一部分,思考過程時而深刻時而令人莞爾,本次展出的《再現圖像》是<再現圖像>系列作品的延續,少了原先面對外交折衝的輕描淡寫,以一種更為輕盈的方式轉而回應藝術物件的收藏史,星星與國旗依然以圖騰的方式現身,不僅是美麗的圖樣,亦涵有政治社會或明或隱的喻意,而羊毛毯的新形式,則對應於西方古典收藏的物件形式,這件地毯作品的正式版本為4米x3米,同時特別設定出僅有一個版本,可接受訂製或圖騰改作的客製化作法,既是作品還很商品。

軟性特質存在於四位藝術家的創作中,發散出不同的面向,既含藏在創作核心思想裡,也對應於其媒材,不論是對既存現實的揭露、翻覆或調整,隱微而細膩,柔而有勁,尤其體現於四人的創作手法上,在面對不同變動、不同情境、不同資源中展現的彈性,讓關懷議題流動,讓形式轉移。此外,做為一個以藝術創作為職涯的藝術家,四人的學養與創作歷程有著許多共同點:都經過台灣藝術教育的學院訓練;離開校園後各自有官方補助的展覽發表與國際駐村的交流經驗;亦各有國內外獎項的獲得,作為對其創作的肯定,上述幾項共同點可視為衡量藝術家個人成就與潛力的指標。

在台灣,公部門持續的補助管道確有其成效,新興藝術空間讓剛出頭的藝術家有機會發表作品,繼續創作,累積下一次的發表,建立自我的藝術關懷與表現方法,培養出他們的能量。然而,實際上卻有一條大鴻溝的存在,是有潛力的新藝術家們共同面對的斷層與困境,因為他們在補助之外,不一定得到畫廊青睞,進不了市場,這是台灣的盲點,常常太不直接,在外圍繞圈不敢直指核心,藝術家要發展職涯就應該與社會、市場進行直接的互動,讓他們跳過這個斷裂,導入市場,接受考驗、鍛鍊與肯定,這就是促成此展的單純動機,藉此把這四位具有軟實力的藝術家集合在一起,就像一個無形的指標,標誌著這些作品值得收藏,看倌們,收藏吧!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圖片提供──杜俊瑋後援(謝謝Annie的協助)




電視上播放著選秀歌手的節目,一首「She Bang」不經意的讓我停下眼神,專心看著舞台上表演著的快歌狂放演出,分數揭曉,來自澳門的杜俊瑋,憑著精湛的動感演出,獲得評審的青睞,得到了42.7高分,並且獲頒MVP,之後更以「拯救地球」這首歌贏得舞王比賽的封號,雖然沒有在強敵鼎立的超偶比賽第三屆獲得前十名的名次,但是他亮眼的成績,貌似巨星張國榮的深邃輪廓,已經擄獲一群死心蹋地的歌迷的心,為他加油打氣,並且讓他持續願意在台灣打拚奮鬥。





其實,出生澳門的杜俊瑋葡萄牙語Filipe
Antonio da Silva Baptista Tou
),17在加拿大讀書的期間,就參加過Dawsons College 歌唱比賽,一曲My Way」獲得冠軍,18歲即獲得加拿大蒙特利爾區《第十五屆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冠軍、加拿大蒙特利爾區《第十五屆全球華人新秀歌唱大賽》最受歡迎新人獎《第十五屆全球華人新秀美加歌唱大賽總決賽》最後四強。在加拿大讀書期間的表演亮眼成績,讓他決定自己日後的志向──與音樂為職志,並且做自己喜歡的音樂。





這個志向對他來說似乎一點也不是個困難的事情,有表演實戰經驗、對歌唱的熱情、年輕又有活力,讓他對音樂的表演市場充滿信心,懷抱著理想的1997年阿飛〈大家對他的暱稱)到了香港發展,很快的在新城電台當DJ,俊俏的外型也陸續接平面和電視廣告,2000年參加香港《英皇超新星歌唱大賽》最後六強,但是他卻心知肚明,他根本不會拿到冠軍,因為冠軍人選已經是內定了!


 




  
因為是澳門人的身分,加上香港樂壇的勢力紛爭,個性率真又沒有雄厚的背景,阿飛知道,香港不是他能夠完成他音樂理想的地方,他黯然離開,回到故鄉澳門,試圖在家鄉拚出屬於自己的音樂夢。


 




  
這期間他不斷創作,在澳門,像阿飛這樣可以自己創作的音樂人才不多,有著自己的表演方式,讓他很快的就被大家接受,而且一舉就登上了澳門最被肯定的音樂獎項《至愛新聽力頒獎典禮》2003歌曲選舉金獎歌曲:蒙太奇〉、2004歌曲選舉銀獎歌曲:友=〉、2005歌曲選舉最佳演繹獎 歌曲:中咒〉、2006歌曲選舉金獎 & 最佳作曲獎歌曲:Icy Fire〉、2007歌曲選舉最佳演繹獎歌曲:My reason is you





  連續多年的獲獎,讓阿飛已經知道自己不可能在更上層樓了,「澳門根本沒有音樂圈,他們都是跟著香港的腳步在follow,而香港的樂壇也很封閉,是時候應該要出去闖一闖了!」




 


  台灣,就是他首要的選擇:「台灣的音樂圈多元發展,而且背景很單純,只要是有創意的音樂人,不怕找不到自己的市場定位,」2006年,他懷抱著理想到台灣來,人生地不熟的他,面對一個完全華文的世界,對他來說每一個都是新的挑戰,「我根本沒有中文名字,出生以來我都是以葡萄牙名字稱謂,但是在台灣,我需要有個中文名字,」於是乎,阿飛為自己取了個中文名字──杜俊瑋。



 


  毅然決然來台灣發展的阿飛與台灣沒有任何聯繫,不知道要怎麼開始他的音樂路程,藉由朋友的建議,參加歌唱選秀比賽,從拿著號碼牌,慢慢等待評審的海選,一場一場的比賽,等待,讓杜俊瑋有點使不上力,還好從小就喜歡自己下廚煮煮東西的他就起個念頭,不如開個葡萄牙的餐廳讓台灣的人吃吃看,也解解饞。陪伴他等待的媽媽是最佳創業的夥伴,孝順的阿飛知道媽媽會想要吃葡萄牙的家鄉菜,於是,他也完成了他第二個夢想──開餐廳,阿飛的O
Galo
成了開設台灣地一家澳門葡萄牙餐廳





  但是隨著進入比賽越來越白熱化,阿飛需要花更多的心力專注在表演上,當然,這也是他來台灣真正的主要原因,於是,在比賽舞台上,他親口宣布要把餐廳關起來專心在音樂之路上,這樣的堅持與決心,讓歌迷更是支持他。





  在評審以及歌迷的看好下,杜俊瑋深具入圍前十名的能力,甚至是可以打進總冠軍賽的資格,但是在一個選歌的錯誤中,竟然讓他提前出局,跌破大家的眼鏡,失去比賽的資格,讓他突然之間不知道在台灣要怎麼走下去,「我很茫然,餐廳收掉了,也沒有上場比賽的機會,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要收拾包袱回澳門去了!」




  雖然沒有表演的舞台,但是阿飛卻有一群默默守候他的粉絲為他加油,在他的部落格上,阿飛對他每一位粉絲都暱稱是天使,本來不會打中文的他,也要自己摸索下漸漸的會寫中文,認真的跟每位粉絲回信,在他的留言訊息中,阿飛說,都是他的天使們讓他可以走到今天這裡,因為天使們的熱情,讓他決定繼續留在台灣發展。





  沒有舞台,他自己也可以製造一個舞台,利用YouTuBe自己拍攝的怎麼學廣東話的搞笑短片,聖誕節到了,拍攝一個段片跟歌迷粉絲們祝賀,自己寫歌要發表,那就自己剪及拍攝個MTV吧!不定時的與歌迷的互動聚會,讓阿飛更感恩這群默默支持他的朋友。當然,他自己也要努力學習改變自己廣東話的口音,參加演員訓練班,和高中社團組Band演出,現在還被導演看上穿插偶像劇的角色。「選秀比賽得獎並不表示一定可以發展得很好,有時候還是需要機運及努力。」看著電視台一個接一個創造素人歌手,但是就像曇花一現的消失在舞台中,回歸原本毫無波瀾的生活,在這個舞台出身,有些人耐不住等待的日子回到自己原本的國家,有些人為了自己的前途,選擇留學,這樣有一頓沒一頓、靠著不甚豐厚的演出費演出,是需要點耐心跟堅持!





阿飛他沒有放棄,關在家裡作音樂、寫歌,透過小型的河岸留言演出他的最新作品,沒有強大的宣傳,但是就是有固定的歌迷支持他,大老遠從香港或是中南部來欣賞演出,這些,阿飛都默默記在心理,他說,「只要有一個人欣賞我的音樂,我就會繼續作下去!」






 


(這是壹週刊特別邀請杜俊瑋回到故鄉澳門做的美食報導)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因為採訪師大美術系教授,同時也是我附中國中部的美術老師──蘇憲法,老師帶我來到這家Vincent’s
Food & Drinks
,才有緣份第一次見識到位在師大路上的好餐廳!簡單黑色系調性的招牌,第一眼就深深打入了我的心坎裡了,沒有別的原因,就是因為我曾經也是黑色一族,打開櫥櫃的衣服,多半以黑色居多,是這幾年來年紀越大,所以打扮的花俏起來啊!






 





這是一走進餐廳的接待區,這天進去的時間是中午一點半過後,我是準備去試試下午茶的,因為第一次跟老師來吃中午,吃了碗很豐富的海鮮義大利麵,這次就約朋友來試試下午茶,但是時間還早,朋友點了中午套餐,我則靜靜地等候下午茶時間的到來





 





等待的時間還有,所以我就到處拍了拍,這張是進入門口左方的擺設,一瓶瓶酒整齊地擺放在設計好的櫃子中,超級有飯店水準級的Fu~~








我們座位的地方,就是這個區塊,米白深淺灰交雜的tone調,讓人很覺得在這裡吃飯很有質感,後來才知道,原來老闆對每個細節都很講究,老闆花了一年的時間裝潢,包括牆壁的柱子,也是鐵做成的,還包了三層,就是要堅固!看見德老闆對品質的堅持啊,這個年頭有這樣堅持的人還真不多哩



 





服務人員知道我是來吃下午茶的,因為中午客人已經陸續離去,所以主廚Vincent已經開始幫我製作了下午茶,讓我提前吃到了J  這就是下午茶的第一道,三明治+濃湯



 





我點的飲料是水蜜桃泡泡,是Vincent自己調的口味的果醬加上蘇打水,是不是很有藝術感,在炎熱的38C的台北,這杯飲料,真是沁快人心啊!








最後上來的是甜點,長長的白色盤子上面,擺放了好多可口的甜品,光是這樣的巧思,就值得為Vincent鼓掌!奶烙+新品種的Kiwi+自製的蛋糕跟法是薄餅,這樣的下午茶,能不讓人稱讚嗎?不僅擺盤好,每種味道都很注重,尤其是薄餅,真好吃:)







這道法式薄餅是Vincent特別做的大盤裝,他說,「好的廚師就是要會做鹹的也要會做甜的,要會做冷的、也要會做熱的,」這句話講得真好,趕緊寫下來!看到這樣的一到甜點,心都快樂了起來耶!








65年次,摩羯座的Vincent是不是很有型的主廚?跟他聊天的時候,就趕緊頑皮的跟他拍一張照片






在餐廳後方的區域牆壁上,有個這樣的擺飾,相當用心,也很有特色







 


 





當然廁所也是一定要參觀的重點,這是我個人的怪僻












又開始玩自拍的遊戲,這是在洗手台







通往洗手間的方向,也是講究的酒瓶擺設













這就是上一次我自己來的時候外帶的果醬,有茴香西洋梨、蘋果,還有沒Po上的香草鳳梨,我上次買了一罐回家加冰水還有冰塊喝,這次來發現,主廚Vincent是加了蘇打水,這樣好像更好喝ㄟ,下次回家再買一瓶加入果醬來喝喝吧!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本文刊登於北京明日風尚,台灣明周娛樂時尚以及My Cares雜誌)


 


林東陽一手打造深山裡的夢工場



採訪‧撰文─姚詠中  攝影─鍾佳穎




  電話那頭的林東陽老師,得知是大陸媒體要前來採訪,語氣顯得相當驚訝:「懷德居有這麼火紅嘛?我們只是在台灣的林口山上做我認為對的事情而已!」


  其實,或許他不知道,由他一手成立的懷德居家具知識館以及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不僅在台灣引起一陣不小的旋風,就連遠在香港、澳門慕名而來學習木工技藝的人也不在少數,這些人,不管林口山上的山路是多麼的遙遠,他們只為了一周一堂課前來教室學,享受木頭的世界理,遠離塵囂的教室,就像是童話世界裡面的森林夢工場,吸引著一群前往尋夢的人、實踐自我的各行各業的人……


第一個夢想,懷德居家具知識館


  採訪的這一天,恰巧是學期結束的成果展,迎著蜿蜒的小路,我們終於看到久仰大名的懷德居,也見識到了林東陽為了木頭一生奉獻的心力。



  



  根據祖譜的記載,林東陽教授從先祖父開始,西元1897年就遷移至現今的台北縣林口鄉嘉寶村,百餘年來歷經兩代種茶務農,讓林東陽深感慶幸的是,是他從一介茶農子弟,獲得家庭的栽培,進入自己選擇的中興大學森林系,然後赴美深造,一直攻讀到美國家具製造與行銷中心──萊禮市北卡州立大學「家具製造與經營學程」博士學位;北卡州大距離世界著名家具之都-高點市(High Point)已近在咫尺,這座舉世仰慕的家具聖地,對於學成歸國後的林東陽而言,一直有著魔力般的憧憬與影響。


  回到台灣後,擔任台北科技大學教授「工業設計」達24個年頭的林東陽,思考著要怎麼延續他這生學以致用的技術與傳承,他在2003年申請退休,想將多年累積的手邊書籍、模型、樣品、器械等,捐給學校,沒想到校方卻以陳列空間有限而反應冷淡,讓他傷心失望,為了不想將這輩子的「財產」沒有地方保存,激發了林東陽回歸他的故鄉林口,建立家具圖書館的念頭,他將三合院土角厝加以整修,終於呈現有圍牆、有閣樓的清幽現貌。林東陽說:「我一旦決定要做什麼,就非常堅持」。那年,他滿55歲,為了完成自我的夢想,林東陽一切從頭開始。


  20041212日,以祖傳堂號「懷德居」命名的「懷德居家具知識館」終於落成,這座基地約80坪的館址,從大門庭院進入後,穿過一個中庭,即可進入圖書館,館內分設會議廳、茶水間與圖書間、模型展示處等區域,由於內含館藏家具圖書及家具模型,因此,林東陽教授將其稱為「家具知識館」。林東陽說,家具知識館開幕時,曾經引起小小注目,李遠哲博士還特別致贈匾額以示慶賀呢!



 


  不過,其中最令林東陽驕傲的是擺放在他架上的家具模型,這可是他花費數十萬元從德國「Vitra設計博物館」買回來的世界名椅模型,大約近百張,每張皆以61的比例所打造,從這些袖珍名椅的背後,可以說是林東陽的珍貴收藏,這也是他自我為鑑的作品的,「要將眼光放遠放寬,從在世界的設計舞台上看,從這些作品的身上學習到奮勇不滅精神,才是真正的精神,真正的是家具設計的領導者。」林東陽以期許的口吻闡述著,也希望來這裡參觀、或是來這裡學習的人,可以見識到更高層次的技術以其精神。


   櫥櫃裡的中外書籍、論述、檔案等,估計算也超過一千冊以上。據了解,當初從學校將這些書籍運到林口老厝時,在途中因為超重被攔下來過磅,開了一張6000元罰單,才知道這些藏書重達1200公斤重呢!館內還有掛在四周的海報,這些可都是林東陽心愛的收藏。要特別強調的是,林東陽教授所創設的「懷德居家具知識館」可是仿效高點市的家具圖書館理念而創建的,可以說是世界第二座家具的圖書館呢!




第二個夢想,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踏出懷德居的院子,往下坡的方向走去,原本是片廢棄的豬舍,林東陽為了實見第二個夢想,開辦了第一所民辦的木工學校: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除了場地之外,木工教育也要多種專業機器輔助。為籌募設備,林東陽親自辦訪台中豐原的木工機產業,憑藉著過去在校期間與廠商建立良好產學關係,讓他的想法很快獲得廠商認同與贊助,讓林東陽信心大增,他說:「別人不做的事情我來做,別人做的事情我不會做。」就是這樣的態度,讓他一步一腳印,開辦學校到現在已經邁入第八的年頭了。



 



走入木工學校入口,可以看到一面牆上,以書法工整註明圓鋸機、帶鋸機、現鋸機、角鑿機……等十幾樣專業器材的贊助廠商名錄。林東陽說,我們沒有花俏的裝潢設備,唯一有的是與喜愛木頭技術的人一起研究專研的熱情,林東陽邀請木工金牌實力的老師來教學,「我付他們相當於教授的薪水,希望他們專心創作;至於學生,不分老少性別,只要對於木工有興趣,都可以從零開始學習,收費比上兒童才藝班還便宜,只是如果你要學習必須要有點耐心,」目前,報名的狀況排到半年之後,而且還再接近名額已滿當中,」其中還有相當多的學生一期一期的連接著上,就是不放棄一周能夠前來沉浸在木頭世界中的滋味。



 



林東陽以「心手合一、勤工儉學」作為校訓,強調「做中學」的精神,來培養學員設計與實做的能力。



 



曾經旅美16年的吳孟芳也是因為認同林東陽「分享」與「傳承」的精神而加入木工學校師資陣容的。曾在美國家具大廠擔任10年設計師的吳孟芳,看過太多美國華僑退休後一生所學也跟著埋沒,他不願自己也是如此,因而在面臨職涯下個10年,決定回台貢獻所見所學。



 



有了吳孟芳這個生力軍,林東陽非常感動。他回憶以前在學校教授家具設計,每每鼓勵校友成立工作室,但校友總面有難色。退休後,自己開辦事業,更能瞭解學生處境。木工學校另一名老師林彥志過去也曾是林東陽學生,幾年前離開家具公司的廠長職務,想成立工作室。為了協助學生圓夢,林東陽接了台大研究案、又開辦木工學校,幫人才搭建舞台。在這裡授課的木工老師,每週只要教課兩天,就能領到相當於大學教師的薪資,其餘時間都是私人創作時間。林東陽希望學生在經濟上沒有後顧之憂,專心發揮個人所長,才能形成良性循環,養成「木工家具設計者」。



 



從第一期二十幾名學員,到現在木工學校同時有一百多名學生,分散在一週6天的班級中。學員從退休校長、企業老闆、新竹科學員的工程師、記者、飛行員到設計科系學生。採訪當日,我們還意外遇到台灣歌手許景淳的兒子,22歲的林子軒,為了想要自我充實,為將來的設計的路線打下基礎,他跟著同學一起搭著便車來,一整天的實習學習,讓他意外感到非常值得,因為無論是環境或授課內容都,讓他有上山充電的感覺,所以一學期的17堂課,他都不缺席,即便是成果發表,也要以影像記錄著同學們的成品。



 



對於他年紀輕輕的學生,就有這般的學習精神,讓我們大感佩服,他笑說,「我這個還不算甚麼呢!我們班上還有位澳門來的學生,因為他拘留時間的關係,他刻意留在台灣密集學習,所以他可以一個星期上好幾堂課呢!」氣質清新的林子萱接著說,我們這裡很多人都是每個星期期待上課的到來,從早上九點到晚上,一整天都在木頭削中,享受割據、磨刀的快感,看著手中作品漸漸成形,心中的滋味更是興奮無比!



 



每學期的學校成果發表展的活動,可以說是學校的大事情,除了學員們犧家帶眷的前來參觀、分享這個學期的作品,還要講解說明,林東陽像校長一樣坐鎮在下,看著一個個學員拿出一見見的不同凡響的創意作品,林東陽很欣慰,他笑說,「不要把版面留給太多給我,把畫面都回歸到學員們的身上吧!是他們肯學習又堅持的態度,讓懷德居可以持續到現在,而且讓越多人知道林口懷德居這樣的地方。」



 



過去幾年,學生們畢業後開枝散葉,有人申請到英國皇家藝術學院,有人則做起歐洲二手家具生意,甚至有人仿效開班授課。台北市木材行的老闆還曾透露,自從懷德居木工學校成立後,引發木工製作熱潮,帶動木材生意。藏在深山裡的木工私塾,引發的漣漪效應超乎預期。



 



談起這些意外的結果,林東陽樂見其成,他說當初創辦學校,並非志在塑造工藝明星,而是培養更多認識木工、喜愛木作的人口。他認為「木匠不必然是職業,每個人都可以在生活中實做」。



 



最終的夢想──生活即是創作



 



就像全世界孕育最多木匠大師的國度丹麥,因為當地有木材產業、人民生活中存在良好的工藝傳統,這套健全的教育、製造、生產、消費鏈,才能培養出巨匠大師。



 



離開學校體制,林東陽反而更能放手推動木工教育,繼知識館與木工學校之後,家具體驗館也在2008年成立,集「研究教學與推廣」大成的「家具三合院」終於完成。同年並成立了基金會,持續舉辦木工營、設計競賽、年鑑出版、藝文活動等。



 



近年林東陽因多次參訪工藝設計大國丹麥,與著名的細木工作室PP Mobler建立友好關係,成為對方指定的台灣代理。PP Mobler與丹麥設計大師Hans J. Wegner超過半世紀的合作關係,為世人津津樂道,林東陽今年9月出版的《名椅好坐一輩子》也花不少篇幅撰述。



 



林東陽笑言,現在他的生活頂多週休一日,比從前擔任學校教授的時間更忙碌、更開心。看著自己的夢想一一實現、完成,看著一個個學員開心的與木頭融入在一起,還有甚麼比這個更開心、滿足的呢!是不?



 



簡歷】
1947
生於 嘉寶老家 懷德居
1970
中興大學森林系畢業,從此與林業及木業結緣,自謂「森林之子」
1978~1979
國科會第16屆科技人員,赴美北卡州立大學 進修「家具製造與經營」學程
1979
自美返國,應聘台北工專教職,至2003年退休,從事家具教育長達24
1980~2003
年年接受政府機構,研究推廣計畫,未曾間斷
1981
協助創辦「木工具雜誌」,前後撰稿,多達151
1983
獲頒第一屆「孫海基金會林產事業紀念獎」
1983~1985
國科會第20屆科技人員,赴美北卡州立大學 進修博士課程
1993~1994
國科會第31屆科技人員,赴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 研究
2003
以「桃李久種自成蹊 老驥伏櫪志千里」自題詩句紀退休
2004
創設「懷德居家具知識館」以及「懷德居木工實驗學校」



自題詩句:
桃李久種自成蹊,老驥伏櫪志千里
揮別教鞭耕書園,退也不休建平台
藏書匯集懷德居,友朋?聚嘉溪畔
新知交流唯斯處,經驗傳承好所在
期許成為「家具知識桃花源」



 



2008年底,成立了「財團法人懷德居文化基金會
20118月,創辦人林東陽從總統馬英九手中接下了「台灣之光」的獎牌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