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About Art (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祕錄的殿堂—侯玉書2008個展
 

展期:2008/06/14-2008/07/13

開幕:2008614日星期六下午七點


地點:VT ArtSalon非常廟http://www.vtartsalon.com/


台北市伊通街47B1


電話:886-2-2516-1060


營業時間:2:00pm-12:00pm (Sun. Wed.-Thu.) 2:00pm-2:00am (Fri.& Sat.)


 


 


關於侯玉書與他的祕錄殿堂


 

侯玉書的作品一向專注於探索神話與傳說當中的神祕世界,而本次展出的主要作品祕錄的殿堂」( Hall of Records),其靈感則來自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當中稱為阿克夏記錄(Akashic Records)的概念標題裡的殿堂指的就是存放阿克夏記錄的空間,阿克夏記錄存在於我們所處的三次元空間之外,它記載了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發生的一切,是一個沒有時間之別的場域,而藝術家希望在這個作品當中表達的,就是一種對於這個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分別的空間的想望。

綜覽侯玉書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相當偏好文字與畫面的並列。他從東西古文明當中類似的創作形式吸取養分,漸漸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文圖並茂的風格。他在畫中使用文字的方式近似於二十世紀初超現實畫派的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 ,以並置看似不連續的文字與圖像的方式,為觀眾創造出最大的想像空間。


侯玉書近期受到嵐晰格詩[1]lexigram)概念的影響,在作品中大量採用以嵐晰格詩作法寫成的文字。「祕錄的殿堂」中使用的文字都是用 Hall of Records一詞中的字母重新組合而成的嵐晰格詩,象徵每一幅小畫框都涵蓋在作品的整體之中,而作品的整體又是由一幅幅的小畫框所組成。這些拆字後新造的嵐晰格詩句大多富含詩意卻篇幅短小,它們的存在與其說是用來溝通某種想法,不如說是比較像一種tease(挑逗),像是電影中刻意放入的驚鴻一瞥的畫面或是為了表達過去/現在/未來的林林總總的一種停格,用來刺激觀者的想像。


 


祕錄的殿堂」—侯玉書2008個展
 

展期:2008/06/14-2008/07/13

開幕:2008614日星期六下午七點


地點:VT ArtSalon非常廟http://www.vtartsalon.com/


台北市伊通街47B1


電話:886-2-2516-1060


營業時間:2:00pm-12:00pm (Sun. Wed.-Thu.) 2:00pm-2:00am (Fri.& Sat.)


 


 


關於侯玉書與他的祕錄殿堂


 

侯玉書的作品一向專注於探索神話與傳說當中的神祕世界,而本次展出的主要作品祕錄的殿堂」( Hall of Records),其靈感則來自新時代運動New Age Movement當中稱為阿克夏記錄(Akashic Records)的概念標題裡的殿堂指的就是存放阿克夏記錄的空間,阿克夏記錄存在於我們所處的三次元空間之外,它記載了所有過去、現在與未來發生的一切,是一個沒有時間之別的場域,而藝術家希望在這個作品當中表達的,就是一種對於這個沒有現在/過去/未來分別的空間的想望。

綜覽侯玉書的作品,不難發現他相當偏好文字與畫面的並列。他從東西古文明當中類似的創作形式吸取養分,漸漸開創出屬於自己的文圖並茂的風格。他在畫中使用文字的方式近似於二十世紀初超現實畫派的雷內·馬格利特(Rene Magritte) ,以並置看似不連續的文字與圖像的方式,為觀眾創造出最大的想像空間。


侯玉書近期受到嵐晰格詩[1]lexigram)概念的影響,在作品中大量採用以嵐晰格詩作法寫成的文字。「祕錄的殿堂」中使用的文字都是用 Hall of Records一詞中的字母重新組合而成的嵐晰格詩,象徵每一幅小畫框都涵蓋在作品的整體之中,而作品的整體又是由一幅幅的小畫框所組成。這些拆字後新造的嵐晰格詩句大多富含詩意卻篇幅短小,它們的存在與其說是用來溝通某種想法,不如說是比較像一種tease(挑逗),像是電影中刻意放入的驚鴻一瞥的畫面或是為了表達過去/現在/未來的林林總總的一種停格,用來刺激觀者的想像。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討厭村上隆莊普個展

展出時間:20080510 ~ 20080607
開幕酒會:20080510日,星期六,下午 7: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下午1:00 ~ 10:00
展出地點:伊通公園 台北市伊通街41-12 25077243
www.itpark.com.tw



 



 








撰文:張義雄 2008.04.16
5310
日,莊普分別在「大趨勢畫廊」與「伊通公園」展出新作。「莊式皴法」的印記作品在這次展出中,可觀察到原本失訊的畫面,隱然浮現訊號,開始有些色彩、光輝、爆破等感覺,充滿了不確定性及可能性。而伊通裡那怕犯眾怒的匿名男子,則戴上米老鼠耳朵的牛皮紙頭袋,高舉兩個斗大抗議牌,寫著「我討厭村上隆,我討厭奈良美智」,再度證明莊普的多元創作中,靈光一閃的幽默。

莊普的印記創作,企圖擺脫慣有的空間處理,造成沒有所謂的定點、散點透視原理,他只先在畫布上畫出無數個整齊的小四方格子,然後在每個小方格子上以固定的幾種顏色重覆地「印」出相似的圖形,反覆中帶有秩序的節奏。莊普認為經由手的操作就包含內心的情緒交集,在蓋印填充過程中,畫面由簡單趨向複雜,又由複雜回歸簡單,營造了一種想像的空間。最後用白點印記的覆蓋,象徵一種刪除、塗掉的儀式行為,更帶有某種禪意。

本次展出他仍延續連續印記的操作,畫面以冷靜、不帶溫度的方式處理。但這次莊普將均質化的畫面做了改變,增加多些色彩及隱約形體,似馬賽克的視覺中心浮現,均質化開始有了焦點、結構;其中年代的數字也被放入。莊普說:「以前均質化的印記,觀者經常試圖找出畫面裡的東西,實在另我感到不知如何回應?」因此莊普這次也思考是否非敘述的作品能否有些敘述性的東西?一方面在靜態作品之外,想改變創作現狀的動機也蠢蠢欲動,標誌2008年,意指外在社會、經濟環境重大轉變對於內心的激盪。當社會裡充耳不止的喧聲,回繞耳際,莊普對生活、環境所感所慮的片段念頭,逕用創作來言說。印記經過排列組合,產生聚合的分裂,猶如膨脹發散的爆炸、射出一道道光線。爆破的畫面,是一種既有的毀滅,但毀滅後新事物是否能慢慢塍 ??! 聚,則仍未可知。

這次展出另有約20餘件A4尺寸的繪畫作品,則發揮了莊普對材質的觀照能力。以其慣用的未加工材質,擺脫「製造」行為,材質得以超越傳統素材的範圍,自由地將各種事物納為創作的材料。這系列作品採取了類似視覺的雙關語的處理,他將火材棒看做是已死樹木的殘骸,賦予遺骸、骨頭的意象。其後,火材棒從1根、2….10根各自排列出不同圖案,一根像是手機側面、二根則是筷子、三根是內褲、四根是信用卡、五根是房子、六根星星代表未來。而用大量湯匙排列連結纏繞的絲線,象徵了湖泊與江河網絡,然其陳述句卻是「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所指涉的主客體為何則是問號?麥克盧漢(Marshall McLuhan)曾舉一個冷笑話,作為視覺雙關語一個例子:「一個小男童,他攙扶一位修女過馬路,她感謝孩子。孩子的回答卻令人費解:『不用謝 ??! 奶奶,蝙蝠峽的親戚都是我的朋友』」,其雙關語在於蝙蝠峽斗蓬的輪廓和色彩都有點像修女的罩袍。這樣的笑話沒有故事情節,成為意義難懂的雙關語,考驗人的腦筋急轉彎。他不給你故事情節,也不給你漂亮的結尾,而是要你動腦筋思考。正如莊普將火材棒、湯匙等材質與象徵連結,把人們日常需求到慾望,以無厘頭方式作非邏輯性的替代及聯想,有意透過物質交換產生某種概念的轉換。

本次兩地的展出,是莊普自2007年暑假開始累積的作品,一些習慣語法依舊,只是材質及傳達的語言不同而已。無論印記裡過程性、儀式性的禪行苦修,或者質材與象徵的微弱聯繫,莊普都能把握作品結構的爆發時機,對重複、題外話、無意義的陳述作謹慎控制,最後簡潔而快速的一語道破,產生了醍醐灌頂的效果。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華‧非‧華」展引用詩人白居易的詩『花非花』為主題,介紹日本藝術家森本太郎與台灣藝術家吳詠潔的繪畫作品。

本展將於2008年5月10日19點起於非常廟藝文空間VT ART SALON開幕。

本展去年於東京初次舉辦,透過本次台北展的舉辦,使這個展覽計畫呈現出更完整的面貌。
在『花非花』中,白居易所比喻的花究竟是什麼呢?

我以這個疑問作為出發點,向兩位藝術家邀請作品,由於兩位藝術家的背景經驗不同,雖然同樣經常以「花」為主題創作,卻表現出多元的相異處。
在背負著深受政治左右歷史的台灣,以及在泡沫經濟崩解以後依然無法回復經濟上安定感的日本,身處在這樣動搖不安的時代裡,兩位藝術家以什麼態度來創作?

在以花為主題的這些作品中,藝術家所抱持的想法又是什麼呢?期待透過本展的舉辦,提供觀者一個再次凝視兩地「當代」的機會。
在5月10日開幕當天,我與兩位藝術家將會親自於會場向參觀者介紹作品,期待您的參觀蒞臨。

 

黃姍姍
「華‧非‧華」策展人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吳東龍巴黎個展


時間 : 2008年4月24日~5月7日  14:00~19:00


開幕 : 2008年4月23日  18:00~20:30


地點 : 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 18, rue de l'Hôtel de Ville, 75004, Paris, France 


「在此,一個根本的問題開始浮現:我認出她了嗎?」 


羅蘭˙巴特,明室 


作為藝術家在國外的首次個展,第一批巴黎時期的作品 ,是吳東龍在台北創作的延伸,也可能將是個分界點 。獲得文建會的補助,他抵達巴黎,在另一種氛圍下繼續創作。生於1976,台北人,吳東龍自90年代起即專心致志於繪畫──以一種手工的型態。 



色彩,調性冷但是溫和,首先透過多次反覆而輕巧的刷塗 ,為畫布鋪上一層薄薄的底色,營造出一種介於自然與精心修飾之後的 朦朧感。同時,微小而不易察覺的淺浮雕跟著佈滿表面 ,因其均勻度而造就了整體的細緻。隨即,藝術家放下畫筆 ,用遮蓋膠帶將整個畫面貼滿。面對著這張戴了面具的畫,他凝視、冥想。在素描本畫出草圖,將之描繪在看不見的畫面上,再以銳利的刀片,勾勒輪廓──力道的拿捏必須很小心 ,才能達到完美的分割。接著,撕去形象之外或之內的膠帶 ,他重拾畫筆,替已揭露的區域敷上另一層色彩。最後一個步驟來臨 ,此時畫面上只剩下他者之外的膠帶。仔細地將之一一揭去,藝術家認出了他的畫,就在瞬間。 
 
藝術家


在美的領域,我們說:「妝」是個性的倒影,而「卸妝 」還給人們原本的光采。以此借喻,藝術家的作品則同時呈現兩者 ,他靈巧運用著粉底與面膜。對於前者,我們並不會太訝異 ,多層次的打底,這原本就是油畫的技巧之一;實際上 ,後者才是關鍵。當畫面完全被遮蓋(如同卸妝面膜覆蓋整張臉) ,他再也看不見顏色與質感:如何繼續化妝,當你看不見自己 ?即是在此刻,藝術家引導自己朝另一個方向走去──卸妝 (為了看見自己)。鋒利的刀片,並不只是描繪,更是標示:我是誰?我將變成什麼?面具,一旦被撕下,無法再使用 ,他沒有第二次機會。一次慎重的自我揭露展開(如同自我展示) ,最後,一個既清晰又抽象、近似立體的形象,浮現:此即是



觀者


這像什麼?這是種抒情、具符號性的抽象表現──如同繪畫性的書寫(作出這樣描述的同時,觀者其實還沒真正掌握了作 品的閱讀)。實際上,藝術家以簡潔的筆跡,來呈載他內在的思索,他僅僅像他自己,只不過化了妝 。明確但內斂的顏色對比,有時讓畫面凹陷,如同愛麗絲夢遊仙境裡 ,深不可測的地洞,讓觀者以為可以跟著看到另一個世界的景象 ;有時則讓畫面突起,像忽然浮出流沙的怪物,不知名但不具侵略性 ,他只是想要呼吸。吳東龍的作品裡蘊含著一股隱喻的生命性 ,視覺只能領會一部分,觀者必需用整個身體去感知 :細緻的質感摸起來究竟如何?清新的色調裡是否逸出某種香氣 (香氣亦是美所不可或缺)?不規則的形態是否繼續分裂著 ,且發出極其幽微的聲響?觀者望著這一張張上了妝的臉 ,一方面揣摩他們的成形,另方面不自覺地進行卸妝,直到他終於:認出自己。(文/陳文瑤)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我有無比的勇氣-何孟娟個展


I Got Super Strong Courage :Ho Meng-Chuan Solo Exhibition


展出日期:2008/04/05 - 2008/05/03


開幕酒會:2008/04/12   7:00pm


Date:  2008/04/05 - 2008/05/03


Opening:  2008/04/12   7:00pm



 


公主上戰場!


何孟娟2008個展的嶄新創作視野


 


 


  「女人真正的敵人是女人?」


 


  藝術家何孟娟近年來頻頻以白雪公主的扮相出現在她的作品中,從初期公主孤零零單獨一人,時而與自己私密對話,時而大剌剌地與社會場景正面遭遇;到近期發展成一人分飾多角,透過數位技術構成的龐大敘事場景,場景中各種角色的對立衝突與爾虞我詐,「百變公主」何孟娟不斷地探討著關於當代女性的種種課題。「女人真正的敵人是女人?」,這是何孟娟提出的一個深刻問句,藝術家的作品透露著,在女性自我認同的過程中,一種複雜的鬥爭型態並非僅僅只是對外的活動,而更是一場面對自我的超級戰爭。



 


  儘管為人所熟悉的「白雪公主系列」已在美學評價與藝術市場上得到極佳回應,何孟娟卻令人意外地在今年的最新作品中出現巨大轉變,「白雪公主」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另一個何孟娟,一尊尊驍勇善戰卻又充滿性感暗示的「魔鬼女大兵」。在這系列名為「我有無比的勇氣」作品裡,白雪公主褪去童話的外衣,披上迷彩戰鬥裝,肩掛步槍,臉上塗抹著偽裝妝,原本大家習慣的「夢幻卡哇伊眼」換成了炯炯有神的「秒殺眼」,性感與殺氣兼具,令人屏息。


 


  「魔鬼女大兵」的轉變不斥為一種宣告,對著那些醉心於童話場景裡的女性,以及對著那些沉迷於夢幻美女形象的男性,「白雪公主」可不會永遠陪著你!她隨時可能變成另一個態度;給你點甜頭,但是當心她的殺傷力!給妳點鼓勵與安慰,給妳點時間自我剖析,但是請注意,她隨時面對全新戰爭的來臨!跟不上進度的人,可能只有在作品前罰站的份了!


 


  何孟娟的新作個展即將在今年四月於「非常廟藝文空間」上檔,之中除了這個令人期待的「我有無比的勇氣」系列之外,忘不了「白雪公主」的觀眾也不必擔心,最新版的「白雪公主」仍舊上演著精采續集,場景更大,角色更複雜,堪稱一場「不敗連續劇」。


 


  「從希望自己是白雪公主,懷疑自己是白雪公主,最後,對於自己是白雪公主深信不疑。」透過一連串的創作,何孟娟早已確立其公主身分,如今「白雪公主」上戰場了,一場古典童話與現代戰爭的「自我對決」即將開始!女戰士會取代公主嗎?亦或女戰士會與公主和平共存?這肯定是所有人都想知道的大結局。


 



  展覽將在4月5日開始,為期一個月。412日舉行開幕酒會,歡迎蒞臨指教。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西打─梅丁衍個展


 


展出時間:20080405 ~ 20080503
開幕酒會:20080405日,星期六,下午 7: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下午1:00 ~ 10:00


展出地點:伊通公園 台北市伊通街41-12  25077243








 


展覽簡旨


/梅丁衍


 


本次展覽作品是以所藏之日據時期與冷戰時期台灣居民的生活舊照片作為素材。由於時勢遽變先人凋敝大量影像被棄於市井在閱讀前人寫真照時赫然發現台灣政治發展史與攝影史有其微妙的相對美學語彙基此本人決定透過數位影像處理技法重新拼組歷史記憶並以虛擬情境來還原殖民地鄉愁進而詰問台灣身分認同的本質問題。


 


創作理念


 


「西打」一詞是由英文CIDER直譯而來西方人在中世紀以前就懂得利用壓榨原理將蘋果汁發酵這種由未成熟且略帶酸味的蘋果所提煉的的蘋果汁因為沒有經過太多的製作程序與添加物所以更具營養與保健功能。西打不是蘋果汁西打保持了蘋果漿的刺激性原味這種未經過濾且略帶霧濁的傳統飲料在現今眾多的蘋果飲料中是無法比擬的


 


西打飲料首次出現在台灣是在60年代戰後台灣接受美國經援蘋果成為一種快樂與時髦的意象於是美國進口的蘋果西打就成為暢銷的飲料但是蘋果西打並非真正的西打由於受制於衛生法規它必須經由過濾與殺菌才能上市所以如果要品嚐真正的西打只有在美國的蘋果園才能體驗果園主人親自釀製的西打了!


 


在此「台灣西打」不是一種飲料的名稱而是一種文化的暗喻它是我對台灣「身分認同」課題的貫性反思


 




台灣西打涵蓋下面兩個議題:


 


一、政治史見證


 


台灣的歷史發展的特殊性可經由生活層面的各種微觀而得證之這次我選用了日治時期與國府統治時期人民生活的老照片作為創作的素材這些照片來歷不明但有一個共通的條件促成它們大量的被拋出那就是解嚴至今一連串的政治生態的遽變結果在泛泛政黨輪替的口號中卻暗拖著對凌遲歷史的緩慢腳步不論是日治時期皇民化政策下集體記憶的延伸還是國府遷台反共救國軍客死異鄉的認同危機這些各式各樣受到政治扭曲且夾帶著歷史劃痕的生活縮影一如輪替的神話般因著社會價值的脫序反遭世代輪替的現世報


當我凝視這些照片中的人物表情雖依稀可見班雅明所謂攝影者與被者的默契與信賴感,但隨即驚覺到這些被攝者前面的藏鏡人已不自禁的詮釋著某種另類殖民觀點班雅明的「靈光」理論放在異國殖民的情境中尤為有效。


                       


二、虛擬的寫實


 


日治時期擁有相機的人口並不多所以這些照片談不上是生活照。拍照的目的是為了某種儀式性的記錄所需所以一般是在寫真館內進行攝影師沿襲了日本肖像照與團體照的拍攝手法被攝者都呈現著類似的表情與姿勢深沈的表情中同時流露著舊社會刻板生活的無聊感.制式團照宛如一座座人民紀念碑又像是沒有光環的聖像卻依稀可聽見輓歌的清唱。


 


三、創作方式


 



使用這些佚名者的攝影照片有幾個層面的含義:


 


1.這些照片的年代並不算久遠照片中的人物可能仍在世然而照片卻被遺棄


這顯示台灣社會普遍尚未重視歷史記憶或缺乏歷史感.另外則是世代之間價值觀的斷裂致使後輩並不關心先人的生活內容而這些照片中的人物卻大部分是走過台灣政治史中最淒厲的年代。在某種程度上遺棄記憶就等於遺棄政治悲情但這樣的惡性循環結果雖輕易的解脫了歷史的包袱卻也加速了歷史被壓縮後的無重力狀態價值觀迅速繃解的結果短視的享樂流行文化自然暢行無阻。所以我使用這些照片的動機並不單是在宣告照片的「真實」問題而是挖掘企圖遺忘真實其背後不可見的集體意識問題因而我的作品是關於如何詮釋真實。這是一種觀念而不是舊照片情境的擺拍與復現。


 


2.閱讀舊照片難免夾雜著懷舊與莫名的鄉愁情緒當記憶被刻意長期壓抑或淡忘鄉愁就加重了其被想像的成份臆測與想像造就了歷史體裁的精華基此我透過數位繪圖軟體將不同的照片進行編修甚至不排除以改頭換面或拼貼場景與道具來消解過於真實的部份讓虛擬成為鄉愁的真實。另外以懷舊照片手工上彩效果是以加重殖民歷史的異國情調作為全球化後殖民主義的反諷表徵。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我家那個愛搞笑的老弟的最新作品。他擅長以逗趣的畫面及肢體語言,成為他作品其中的一個要素。第一次看到好是跨年的時候,大夥兒一起開心跨年,尤其看到這個畫面的時候,大家都哈哈大笑,覺得實在是逗趣極了!這個展覽即將於三月七日開始,有空的時候不妨可以去參觀




                     《歷史幽魂 : 姚瑞中個展》


(Phantom of History : Solo Exhibition By Yao Jui-Chung)


 


展出日期(Data)-2008/3/7-3/28


 


開幕酒會(Reception)-2008/3/7  pm7:00


 


展出地點(Location)-新苑藝術Galerie Grand Si cle


10559台北市八德路三段十二巷五十一弄十七號一樓


10559, 1F, No.17, Alley 51, Lane 12, Sec 3, Ba-De Road , Taipei , Taiwan


886-2-2577-1676


 


個人網站(Website)www.yaojuichung.com


 


 


若說藝術價值關鍵於歷史之姿態,那麼藝術姿態與當時社會衝突的強弱,是否也決定了藝術價值的高低?面對台灣錯綜複雜的歷史與社會,如何透過藝術的入世性格進行生存省思,是2008年姚瑞中於新苑推出的「歷史幽魂」個展主要探討之面向,包括三件錄像作品,《歷史幽魂》為作者化妝成蔣公,於佈滿蔣介石銅像的慈湖雕塑紀念公園踢正步,現場空無人跡,只有鳥語花香與正步聲迴盪耳際;《分列式》一作,姚瑞中化妝成巨人,於龍潭小人國內的總統府模型前閱兵,在悠揚的進行曲樂聲中,不斷對通過總統府前的玩具戰車回禮;《玉山飄浮》則是於玉山實地拍攝,姚瑞中充當對岸領導人在玉山頂峰上懸空飄浮,隨著國旗歌揮手致意。三部影片畫面皆如八釐米電影般,閃爍著彩色老影片獨有的斑駁氛圍,宛若歷史中陰魂不散的幽魂,冷不設防地在歷史迷霧中,給予觀者一個詭譎而曖昧的微笑。此外,適逢姚瑞中發表《反攻大陸行動》十週年,作者特別挑選於小人國內的台灣代表性景點模型(總統府、台灣民主紀念館、國父紀念館),化妝為對岸領導人,飄浮於半空中,對空無一人的場景揮手致意,完成一系列的《解放台灣行動》攝影作品。回顧充滿紛擾與對立的2007年,姚瑞中延續其特有的謔倣詼諧風格以及對意識形態的另類批判,幽默地寫下一句句發人深省的個人註解,乍看之下雖有強烈的政治性,似對台灣主體性問題著墨甚多,但並非解說歷史或挑釁意識形態,更沒有任何政治動機或黨派偏好,而在於藉由沉重歷史與乖張行為,突顯那隱藏與人類意志所能掌控之外的某種荒誕處境,試圖以自身的荒謬行徑去突顯另一個更為龐大的荒謬。面對未來不確定的集體命運,台灣上空也許充滿了獨裁者、弄權者、犬儒者、偽善者的各種幽魂,但真正的魔障並非來自外在,而是來自心中的心魔,它才是我們該面對且對抗的歷史幽魂。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肚子越來越大了,所以很久沒上來po文章。不過陳順築的這個個展倒是可以去瞧瞧呢!也再這裡轉貼一下囉~~有空大家可以去欣賞!鼠媽媽這陣子需要好好休息準備待產啦~~






迴家


陳順築個展


 


展出時間:20080301 ~ 20080329
開幕酒會:20080301日,星期六,下午 7: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下午1:00 ~ 10:00


展出地點:伊通公園 台北市伊通街41-12  25077243


 


陳順築的迴家個展,包含「迴家」和「泅泳」兩件錄影複合媒材作品,分別裝置在畫廊二、三樓空間,以家土的冥思追尋,貼近陌生的熟年現實,若即若離游走記憶的境域──開展天空與海洋的兩段迴想──十五分鐘的野徑蜿蜒,飛機推移航繞,揮之不去的召喚在天之涯。灰色磚牆;牆上有玻璃殘片有天光,牆面有牆洞有他方潮滿高度,牆內肉身泅泳擺渡,在水一方是穿牆而出的回家距離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非常廟 2008一月展覽


 


『對向』-王志文個展


  MUTUAL Wang Chi-Wen Solo Exhibition


 


展期: 2008/01/19 - 2008/02/23


開幕: 2008/01/19   7 00 pm


地點: VT Artsalon 台北市伊通街 47 B1    


電話02-2516-1060


 


 


相對於當下藝術創作形式的繁雜與多元,單純地以雕塑來探討身體與空間之間的相互關係之藝術家並不多見。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美術創作研究所,修業期間受教於李光裕教授,擅於掌握人體呈現的擬真與細節的專注,王志文如此寫實性的特質也轉為其創作形式的要素- 一個作者本然的、堅持的個性特質。


 


在王志文近期的創作裡,將雕塑形式擴大為在三度空間中,對應於造型、量感、物質性與感官之探討。運用了類似虛實、對應、對話、對位等暗示性處理等觀念,缺席的身體部位透過概念空間的延續,讓觀者的視點與想像力仍得以經由一些明確的線索重組、再詮釋,開啟了另一種空間雕塑的可能性,也更增強了作品本身就想探討的神秘性與事件的多義。 2006年的作品"形走",同樣是以擠壓的方式表現內外空間的關係,拖鞋深深套緊雙腳之後,將腳背的肌肉擠出,以皮膚包住拖鞋鞋面,腳尖也直接觸碰到地面,因為擠壓的關係使得行走產生困難,鞋子包覆雙腳的功能喪失,反而成為行進的阻礙,使得原先應該是行走的意義,只能成為形走,也就是形式上的前進。 這樣的創作形式,讓「身體」與「記憶」出現對話的空間,身體不僅再現,且以不同的方向開展、延伸。其他的作品,呈現出他自我錘鍊的方向是重現人性肅穆的情境例如「行走的意象」、「我與自己的對話」與「間斷的沈默」,善於運用作品與其他材質的搭配,突顯出空間與雕塑材質的強烈張力「行走的意象」撐起上半身的是一個長椅,踩踏在地面上的並非雙足,而是四隻椅腳,豎立於石粒之中,顛簸難行,舉步維艱,我們感受到生命中不可承受之「重」。


 


王志文曾在創作自述中說到:「寫實人體一直是我最感興趣的創作題材,在人體揣摩過程中,隨著人體肌肉的起伏、走向、光滑與粗糙、鬆與緊,以及人物情感的表現中,得到創作的愉悅感。不同於寫意作品寬廣無拘無束的想像空間,寫實的訓練對我來說是一種"準確的自我表現"透過人體的觀察與製作,亦體認到雕塑要素中的量感、比例、質感的對比。除此之外,雕塑也是我紀錄一個意象的呈現,人體搭配其它材質,在肢體語言的配合下,我希望盡可能驅逐意象中所有的「故事性」或描述以及其中夾帶的心理學,僅表達一種『意象』僅有純粹視覺震撼的價值。」


 


因此在展覽中,觀眾可以看到等人身的雕塑群像,或臥或坐或站立,彷彿可以從作品中看到人體肌肉的舒展、毛孔的緊縮,透過型塑身體的細微呈現讓觀者反思,你已經準備好在人體的空間意象裡看見自己了嗎?


 


1/19 PM 19:00為開幕茶會 屆時歡迎喜愛藝術的朋友們蒞臨指教。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回視  朱嘉樺個展

 


展出時間:20080119 ~ 2008 0223
開幕酒會:200801 19日,星期六,下午 7: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下午1:00 ~ 10:00


展出地點:伊通公園 台北市伊通街41-12   25077243


 


回視的引用源於James Elkins 的著作"The Object Stares Back : On the Nature of  Seeing" ,中文的意思是《回視的對象 : 論視看的本質》。回視在中文裡的意義比較複雜,也能詮釋這次的展覽,同時也包含了Stare Back的意義;學者林志明詮釋Stare Back是被回視的對象也同時的看著回視者。


 


嘉樺文化歷史的觀念性創作源於義大利留學時的"李公麟儷人行",之後經過瑞鶴美術館系列的創作。1999年開始實地走訪名山、古蹟、石窟與博物館。並於 2006年設立工作室於北京,來往於台北、北京之間創作。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有新作品的袁廣鳴,終於在今年推出新作品~~逝去中的風景,一向很有個人風格的他,這次的作品會有什麼不一樣呢?不妨趁假日前去欣賞一下吧!


 


 


 


袁廣鳴個展


 


 


展出時間:200712 15 ~ 2008 01 12
開幕酒會: 20071215日,星期六,下午 7:00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六  下午1:00 ~ 10:00


展出地點:伊通公園 台北市伊通街41-1 2   25077243


 


 


袁廣鳴自2002年的《城市失格》系列之後,2007年的《逝去中的風景》為一全新系列的作品,承繼「去除」的概念轉向更為詩意的「逝去中」(disappearing) 的想法,而這「正在消逝中」的風景除了指向自然中的風景也指向心中的風景及身份的樣貌 。


 


《逝去中的風景 》並未敘事但呈現了一個尷尬的存在狀態,這個狀態讓再現的「幻像」和所謂「真實」情境之間有種隱誨的關係,它不但掩蓋了深刻現實消失的事實,同時又隱隱地反映了深刻的現實。


 


本次展覽將有數位影像及三頻道錄像裝置,三頻道錄像裝置為三個同步的投影,內容分別為三個直線運動的影像,鏡頭穿越作者居家日常的場景、隔壁兩側的廢墟、森林及低角度的城市影像。數位影像作品以掃描的方式紀錄「葉子」,在電腦當中再將每一片葉子的葉脈去除,保留根莖及樹枝,企圖製造一個均質、繁複及熟悉又陌生的風景。每片葉子都有其根莖及樹枝但獨缺葉脈,似乎都有其源頭但面目模糊,葉子如何成為葉子的理由?就如同我們的身分如何被確定?一片奇觀式的風景,風景仍在,只是正在逝去當中。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VT最新展覽資訊 PO在這裡給喜歡藝術的人啦~~~~


 


陳文祺 2007 年個展   鏡花水月 2 《不是戀人》 


2007 Chen Wen Chi solo exhibition   : An illusion   2 Amour


 


展期: 2007/12/15 - 2008/01/12


開幕: 2007/12/15   7 00 pm


地點: VT Artsalon 台北市伊通街 47 B1


聯絡人:佟小姐 02-25161060


 


 


2006年於關渡美術館發表《鏡花水月》獲本年度台新獎提名,陳文祺將於 2007 1215 日於VT Artsalon 展出鏡花水月 2《不是戀人》。在 《鏡花水月》第一系列中作者以「第一人稱」的角度拍攝他在工作之餘後的朋友們生活點滴和歷程,包含了雙胞胎女同志、同事與他的異性室友、台北年輕小模特兒的生活等。他的影像是對都市下的群像剖析,也是作者對這個世代台灣次文化的觀察論述。


 


本次展出的鏡花水月 2 《不是戀人》是延續作者在《鏡花水月》 1 的情感延續,對於人際之間的心理觀察,提出〝脫焦距離〞 (apartness)的瞬間之心理認知與物理距離的感知統合觀點,對於人際情感的真實距離以影像方式呈現,透過光學的焦點( focal ) 至脫焦(out of focal) 間的距離,認知人與人之間看是親密卻存有那神祕的未知空間。以影像的純粹面貌辯證焦點與脫焦的真實心理感受,藉由一對對看似親密的人際關係中透露真實或虛假的面貌。


 


被攝者的直視( reflect 狀態在拍攝者與觀者的三向認知是本題的探討內容,系列一的探究在於拍攝者存在被拍者的生活空間內,將觀者帶入屬於相同位階的觀察者( scrutator )或目擊者( witness) 角色,一種類生活日記的形式是探討人際心理和環境觀點的對話。作者將觀者帶入情境同質感受而非呈現作者主觀性認知,在本次展出的鏡花水月 2 《不是戀人》則轉變成為作者位階的消退,在被攝者直視的同時觀者與作者的同位階是思考本創作的直觀觀點。


 


 


12/15PM 19:00 為開幕茶會,歡迎喜愛藝術的朋友們 蒞臨指教。


若有任何問題,請聯絡: (02)2516-1060    knihomola@gmail.com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帥弟要在嘉義開展覽啦!趕緊幫他po個訊息,有興趣的人可以去參觀一下啦


開幕酒會時間:12.8星期六下午兩點


地點:嘉義市大雅路二段452號


展期:12.7~2008.1.13


畢業於國立台南藝術學院造形藝術研究所的青年藝術家吳東龍,在即將前往法國巴黎西帖國際藝術村「Cité Internationale 


des Arts駐村之前,將於12月7日起於嘉義泰郁美學堂展出一系列新作以及幾件於南藝時期鮮少發表的作品。


 


吳東龍擅長以傳統油畫媒材表現現代抽象形式繪畫,經常將所關注的內在或外在對象物透過「簡化」與「再現」轉換成另


一種形象,並將其形象本質瓦解,如同去除物件與其原本概念間的關係,使其形成一個新的存在。並藉由基礎底材的手工


處理,以及稀薄油彩的層層塗抹,使顏料滲透於畫筆與畫布的反覆運行之間,建立起穩靜清新的鮮明繪畫風格


 


作品當中,不著痕跡的筆觸處理、色調的細微變化以及光線的隱隱透出,顯現出藝術家以極為冷靜低調的方式表現出畫作


的獨特性格,透過理性的圖像構成配合稀薄油彩的穿透性,呈現優雅的情境與無負擔的詩性閱讀。作品中經常提供不同的


感受,伴隨著不同的閱讀時空與心境,有時隱靜且舒適地如同進入恬靜睡夢前那樣放鬆,有時卻讓人又不自覺地步入思索


繪畫的嚴肅課題。畫面中的色調往往出現的是微微的綠、淡淡的藍、濛濛的灰,透露出某種禁制的慾望,漫漫交錯滲透其


間,攜著淺淺灰暗朦朧沉靜的空氣,隱隱散發出一種無可捉模的神秘特質。


 


此次我們期盼見到吳東龍的作品於泰郁美學堂的展出,在這美學建築空間裡這將會是一場「心靈空間」與「物理空間」的


美妙對話。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1月份最新展覽


忘德賦: 姚瑞中個展




地點
: IT Park伊通公園
地址: 台北市伊通街412樓及3
日期: 2007/11/3()~2008/12/1()
開幕酒會: 2007/11/3() 19:00




 








以下是姚瑞中在自己的網站上所發表的展覽感言,我PO在這裡在給大家欣賞全文~~


 


格蘭菲迪」(Glenfiddich)威士忌深水炸彈


007年早春,當我正為「非常廟藝文空間」(VT Artsalon)轉換經營型態而忙的焦頭爛額之際,突然接到伊通公園陳慧嶠打來的電話,通知我中選蘇格蘭格蘭菲迪(Glenfiddich)駐村計劃,並無送件參選的我不禁一頭霧水;原本自2006年結束紐約ISCP駐村後,已不打算再出國長住,想好好在台北定下來生活,但因VT事務過於雜亂,總無法靜下心來專心創作,若能暫時抽離台北的繁忙生活步調、整理紊亂思緒,蘇格蘭高地也許是個不錯的選擇。再三猶豫後總算下定決心,通過英國辦事處囉嗦的面試,繳了一萬四才拿到簽證,交待完「非常廟藝文空間」瑣事後即匆匆打包行李,於端午節前赴蘇格蘭高地格蘭菲迪酒廠,開始展開為期三個月的藝術家駐村。


從台北到香港至倫敦轉機來到亞伯丁(Aberdeen),再從機場坐了約一百公里往西的車程,總算到達這座僅有二千多人的道夫鎮(Dufftown),落腳於隸屬酒廠剛整修好的獨棟百年二層老屋;打開窗戶,陣陣酒香撲鼻而來,放眼望去,美麗鴨潭倒映出別具特色的黑色尖頂廠房,一旁即是著名的貝爾凡尼(Balvenie)古堡與森林,環境美不勝收,我活了大半輩子還是第一次住這種豪宅,若非祖上積德,可能是今年走「豬」運。此地若以台灣地理位置做為對照,好比生活在清境農場內,四周皆為清翠丘陵與毛牛、綿羊,氣候也頗為類似,屬寒帶針葉林地區,雖是盛夏,氣溫卻直逼台灣寒冬,甚有過之而無不及。


格蘭菲迪藝術家駐村計劃自2002年舉辦以來,今年已邁入第六屆,累計了四十六位來自世界各國的藝術家,皆由約聘策展人克勞蒂亞(Claudia Zeiske),從全球各地合作的策展人推薦名單中挑出八位(今年只有七位),入選者在主辦單位正式宣佈前完全不知情,我也是事後才被告知獲選,有種天上掉下來的禮物般驚喜;台灣藝術家除我之外,先前曾有陳慧嶠(2005)與吳季璁(2006)受邀參與,據悉是因台灣有不小的威士忌市場,加上藝術家表現優異,因此今年台灣藝術家有幸再度入圍。2007年除我之外,尚有來自中國的丁潔、西班牙的路易斯(Luis Bisbe)、美國的羅密歐(Romeo Alaeff)、加拿大的強納生(Jonathan Kaiser)、南非的嘉德菲(Godfrey Majadibodu)與蘇格蘭音樂家約翰(John Kenny)等人,大部份藝術家皆以平面創作為主,且性格陰柔、多愁善感,所以大家都很安靜地宛如隱士般,默默地窩在家中做作品,偶爾串門子或聚餐時才有機會閒話家常。



 


例如全身皆為高科技產品但吃素的羅密歐,原本在紐約是位專業動畫師,為了駐村而辭退工作,帶著昂貴電腦與高解析螢光幕來到此地,幾乎天天都躲在家中盯著網路,研究蘇格蘭的軍事和宗教史做為創作圖像來源,再以「羅夏特墨跡測驗」(墨跡滲透於對褶的紙上)為形式,透過電腦拼湊成半抽象剪影符號,遠看如一張抽象版畫,近看則混雜圖像隱隱符現,如猜迷遊戲般頗奈人尋味。喜與群眾接觸的嘉德菲,則以具有非洲色彩的即興油畫寫生方式,描繪了酒廠釀製過程與當地風光,經常流連鎮上酒吧的他,大概也是這群藝術家中最活潑的一位了。而最年輕的強納生雖以版畫見長,但因沒有相關設備,所以只好花費冗長時間進行紙雕裝置,製作出一群可愛動人的聖誕樹與小白兔,呼應了當地自然美景純淨的特色;不過最令我驚訝的不是其作品,而是他行李箱裝了二十套一個模樣的黑色衣服,看他每天都以義大利麵裹腹,躲在閣樓安靜割紙,身為他的鄰居不免心生照料之意,只要我們煮台式大餐一定邀他共進,無怪乎我們臨走之際他眼框略為泛紅。


住的離我們比較遠的丁潔,曾是我2002年參加「長征」時的同志,由於她的簽證發下來比較晚,所以遲了一個半月才來,不過她也趕在第一檔展出前,完成了結合當地動物形像與女性、以精密素描刻畫出別具聊齋風味的紙上作品,雖黑白單色卻陰柔撫媚;此外,這位來自峨嵋山的「仙姑」,還打算在城堡古老石窗上裝置白色蕾絲邊窗簾,再用一條紅色絲綢像河流從窗口掛下来,像童話中王子拜訪公主時攀爬的繩索,將它的過去和現在、將夢境和現實叠加起來,試圖喚起對這個事物全貌的認識,作品如同其人一樣夢幻,不過當我離開時尚未執行,最後是否完成該作則不得而知。而唯一以裝置呈現的路易斯,總是與老婆小孩四處開車閒晃,他倆似乎交友廣闊,友人來訪不斷,彷彿開了間私人鄉村旅館;不過別看他工作室似乎沒什麼動靜,實際上他老盤算著如何以「刺穿」概念就地創作,例如他將一台車子穿透路邊的電線桿、掃把刺穿酒桶,或一個紅蘿蔔穿越他老婆頭顱,呈現出日常生活中意外的幽默感。



整體而言,藝術家們生活氣氛和諧、作品質地均佳,二次聯展(八月二日與二十四日)皆廣受好評,格蘭菲迪總裁彼特.高爾登(Peter Gordon)也親自前來參觀致意,令藝術家們無不感受到企業家對藝術的熱忱與尊重。事實上,格蘭菲迪駐村計劃的補助規模,可能是全世界同性質計劃當中經費十分充裕的一個了,前幾屆每位藝術家約有六千鎊經費,這屆含機票、材料費、藝術家費用即已達一萬一千英鎊,尚未含括三個月獨棟房舍費用與水電開銷,待遇可說是十分優渥;主辦單位並會安排藝術家進入酒廠非開放區參觀,為了讓藝術家更瞭解威士忌,特地請出品牌大使魯道夫使出混身解數,如數家珍地召開品酒聚會,讓我們嘗遍格蘭菲迪威士忌家族的各種品味;加上主辦單位絕不干涉藝術家們的創作,駐村期間並會舉辦二次聯展,並招待國外媒體專程來訪,藝術家唯一的責任就是運用當地自然環境與歷史人文進行對話性創作,在結束駐村後留下一件作品供格蘭菲迪藝術基金會典藏;在無後顧之憂下,藝術家無不專心創作,格蘭菲迪本著對品牌的堅持推動當代藝術之舉,已日漸獲得英國及全球藝術界重視。


外表如同龐克、負責駐村所有瑣事的安迪(Andy Fairgrieve),是這個計劃的靈魂人物,雖然他的正職是格蘭菲迪藝術駐村統籌,但事實上他也是蘇格蘭一個著名重金屬搖滾樂團的團長,具有藝術家性格的他,不但要打理來自世界各國難搞的藝術家們,尚要招待各國媒體,更要充當司機,大小事一手包辦,任勞任怨,工作態度十分認真;身為褓姆的他每隔一陣子都會安排一些有趣節目,例如在綿綿細雨中雙腳踩在爛泥上,參觀傳統蘇格蘭高地運動會,在街頭聆聽動人的蘇格蘭管風笛遊行;或一群人相約至尼斯湖一探水怪,暫時充當甘願被騙的觀光客;或在那令人難忘的戶外烤肉會上,一夥人對著雄雄烈火默默地看著繁星。或在參觀巨石陣時我躍於空中留下影像,在一旁對其它藝術家認真講解巨石身世的安迪,竟以為我從巨石獲得了奇特力量…,這些活動不但令我見識到蓋爾族堅韌的生命力,更對蘇格蘭自然風光、神話傳說與交錯條紋留下深刻印象,以致於在陸續作畫的過程中,不自覺地畫了不少結合「中國界畫」與「蘇格蘭條紋」混血畫風,連我自己都大吃一驚。



雖然處於暑期,但今年蘇格蘭高地天氣非常不穩定,幾乎每天都會下雨,萬里無雲的好天氣並不多見,英格蘭中部甚至傳出六十年來最大水患,加上道夫鎮位置偏遠,最近的小城為愛耳根(Elgin),光是為了要買一支筆都得來回三小時,由於材料購得不易,加上格蘭菲迪對自然環境保護不遺餘力,以保酒廠周邊水源純淨,所以沖洗底片用的化學藥劑皆需管制回收,因此預定的拍攝計劃有執行上的困難。不過倒也無妨,此地自然風光喚醒了我許多往日回憶,也許人在異地旅行,常常會憶起某些深藏海馬體中的片刻鱗光,以前在台北每天忙的跟狗一樣,覺也睡不安穩,來到這裡可睡的沉了,每天都做著不同情節的夢,熟悉的人事物一一浮現夢中,早上經常夢的太累而爬不起來。由於我住的屋舍正對面即是蒸餾槽,無所不在的酒香宛如威士忌深水炸彈,將我因過度忙碌而被壓抑的潛意識全給炸了出來,我甚至懷疑這美麗的大地充滿了精靈,是它透過夢境治癒了我無解的過往、撫平了內心傷痛,而不是令人沉醉的威士忌酒精。


仔細回想,除了當兵時曾畫了大批紙上作品後,大概已有十幾年沒如此專心作畫了!這十餘年來除了勉力創作之外,還要應付生活瑣事,台灣吃力不討好的現實環境,往往將社會人的時間與身心分割錯置;猛然抽離,才發現竟已被扭曲成另一個面容,疲憊不堪的我在此獲得充分休息與沉澱,這才體會,山可以明志,水可以靜心,在塵囂打滾如我,看雲望山、如閒雲野鶴的日子是如此難得。偶爾散步至屋旁古堡憑吊,或去鎮上採買食物,一眼望去盡是翠綠山丘,可愛牛羊與野兔奔跑草地,若非汽車呼嘯而過,當有身處古畫之惑。


在這如同世外桃源之處,我暫不思考任何藝術或社會理論,對於外在繽紛的藝術世界也暫放一旁,由於這裡的夜極其安靜,經常一畫就是通宵,加上沁涼空氣有助頭腦清新,每天有許多時間可靜下來聆聽心內聲音,索性以簡單紙筆描寫了這二年來的生活點滴,包括泡湯、品茗、爬山、賞花、下棋、聽濤…等我熱愛的活動所觸發之感想,並參考我個人推崇的幾位變形主義畫家,如晚明的陳洪綬、吳彬、陸信忠,清朝的周淑禧、丁雲鵬,以及中國歷朝傳統山水大家,如李公麟、王蒙、戴進、龔賢、王鑑…等人為構圖參考範本,再結合個人當地生活經驗進行變奏;畫面中設定的人物,主要是由犬儒者與魔鬼共同組成,影射了面對目前台灣混亂的社會環境,所想像出往昔文人被流放邊陲的虛構情節,以印度粗糙手工紙配合「春蠶吐絲」綿密硬筆法、蘇格蘭花紋以及金箔填補空白等手法,混雜勾勒出我心中遁入自然山水隱居的終極嚮往,可視為個人日記式的世局感懷,也可寥表多年來頗欲退隱江湖的綺想之作。


雖然「忘德賦」系列參考了古人構圖,不過皆是邊畫邊決定肉容及設色,筆觸隨著每天思緒變動,多少也有情緒上的起伏,就在這一筆一劃之間、在不急不徐貼金箔的緩慢過程中,才體會了靜心所帶來的沉默之力,進而刻畫出不曾想像過的奇異山水畫,連自己都感到十分意外;那位曾視傳統題材不夠「前衛」的我,竟在邁入不惑之年前,回過頭來重新認識古典,並從古畫中找到新的可能。雖不太清楚這可能是前中年危機的焦慮反映,或只是期望避退山林的遁逸心態,但我永遠無法忘懷,十八歲首次登頂大霸尖山、無限風光在險峰的那份感動,二十年過去了,猶記得山友曾說過的一句話,「山」遲早會送給愛山的人一份禮物,也許就是那份對台灣山岳無可名狀的感動,透過了這次難得的蘇格蘭山中隱居生活,間接造就了「忘德賦」三十二景,略表我心中那不曾消失的美好烏托邦;窗外雖老是細雨綿綿,手指畫到起繭,但能如此痛快地全心創作,也不失為人生寶貴之經驗。誠如格蘭菲迪發人深省的廣告詞所言:


一天只是舞步;一年才能稱之為探戈
(A day is a step; a year is a tango.)
一天只能走馬看花;一年方能稱之旅人
(A day is a tourist; a year is a traveller.)
一天只是心動邂逅;一年終成不渝愛情
(A day is a chance encounter; a year says love.)
一天只是個音符;一年方能譜成旋律
(A day is frustration; a year is a melody.)
一天黏土只是黏土;一年終能隨心所欲
(A day is a lump of clay; a year is whatever you want it to be.)
一日僅是靈光乍現;一年方成一脈哲理
(A day is a thought; a year is a philosophy.)
每一年,自有無限可能
(Every year counts. Glenfiddich.)



有些事必須不間斷地做才會有所獲得,透過每天持續創作,讓我深刻瞭解句中涵義,不免深感慎戒恐懼,唯有不斷自我粹練,方得清明透剔。這次駐村累積出的畫作,也許只是個人創作步伐轉變的開始;但我相信,只要持續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胸、保持洞察力的眼界,以及對某些理念的堅持與努力,人生的每一天,都將會是一個新的開始。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展覽日期:2007/10/6~2007/11/3(颱風延至13號同一時間)


 


陳浚豪的作品一向是以圖釘作為裝置的媒材,經過烤漆處理過的顏色  白色ㄉ、黑色的、紅色的,產生豐富多彩的視覺效果。


 


此次主要的作品是一個排列圓形、像極了迷宮般的圖騰,在銀色的圖釘下反光看來,透過了觀賞者個移動的角度,視覺上有著光影的名暗變化感,交疊出了換化的意象,時而清晰、時而模糊,猶如置身迷宮中~~~


 


想要感受這般魔幻般的奇妙經驗,跟我一起星期六到VT去吧!


 


 


     


 


VT Artsalon
www.vtartsalon.com
  02-2516-1060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很久沒上來PO新的文章了,原因是我上個月去了一趟雲南,去了幾個城市,改天再把雲南的照片PO上來,讓大家瞧瞧!


 


昨天我則去了VT Art Salon的開幕展,是一位新銳影像藝術家蘇匯宇的個展,名稱是槍下非亡魂。


 


作品中,藝術家將自己綑綁起來,綑綁的黑帶中還有個裝有紅色顏料的小包,藝術家佯裝自己是如同犯人般的準備被槍斃射殺,當搶打中哪黑色的小包,裡面的紅色顏料被槍彈中擊,如同血液般的噴射出來,藝術家當場感受在槍下的滋味。


 


很有趣的一個藝術創意,體驗了死亡前的一刻感受!雖然影片有些血腥、殘暴,但也有種殘暴的美感(以藝術的觀點來看)。不過想要去觀賞的朋友們,還是有點心理準備比較好,別帶小朋友前去,但是,昨晚我本人因為肚子餓的荒,既然一邊看一邊就在位子上吃起生魚片壽司,被大家嘲笑了一番。呵呵!人家是真的餓得不得了,管不了那麼多了啦!


 


 


展覽時間:9.1~9.29


展覽地點:台北市伊通街47號B1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藝術家Chen Chieh-jen紐約個人展覽登上了NY time,Time out, Village voice,Asia society的報導,登上一篇Asia society的新聞!


 


Condensation: Five Video Works by Chen Chieh-jen
June 19 - August 5, 2007







Chen Chieh-jen: Factory, 2003
(Super 16mm transferred to DVD, single-channel video, color, silent;
30 minutes 50 seconds, loop; courtesy of the artist.)



Watch excerpts from Chen Chieh-jen's videos


Condensation: Five Video Works by Chen Chieh-jen is the first major solo exhibition of leading Taiwanese artist Chen Chieh-jen in the United States. Born in 1960 and based in Taipei, Chen has gained both local and international acclaim for his important works in photography, installation, performance, and video art—his medium of choice since 2002. "Condensation introduces museum audiences to the depth of Chen's video works, which are compelling in their sense of urgency towards issues of politics, humanism, and social welfare," said Melissa Chiu, Museum Director, Asia Society.


Chen's near silent works visually condense a range of human emotions such as pain and isolation to examine the social,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burdens of marginalized people and communities in Taiwan and beyond. He presented his first video work, Lingchi - Echoes of a Historical Photograph, at the 2002 Taipei Biennial. In this work, the artist reinterprets Chinese history by analyzing an early twentieth-century documentary photograph of a criminal execution in pre-modern China taken by a French soldier and made famous by the French thinker Georges Bataille. In the video works Factory, Bade Area, and On Going, the artist focuses his lens on forgotten locations and ostracized populations.


His most recent work, The Route, was commissioned by Tate Gallery, Liverpool, for the 2006 Liverpool Biennial. In this, Chen creates a link between Taiwan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by secretly restaging, with casts of actual Taiwanese laborers, union protests and demonstrations that took place in ports across the world, but not in Taiwan. His powerful visual narratives are woven out of images of both past and present-day Taiwan, but they also transcend cultural boundaries and carry universal resonance.



Chen Chieh-jen: Lingchi - Echoes of a Historical Photograph, 2002
(Super 16mm film transferred to DVD, black and white, three channel, sound;
22 minutes 34 seconds; photograph courtesy of the artist.)


The artist comments: "Taiwan has become a ‘fast-forgetting' consumer society that has abandoned its right to 'self-narration' and this has spurred me to resist the tendency to forget. One of my methods of resistance is to view each film I make as an act of connection, linking together the history of people who have been excluded from the dominant discourse, the real-life situations of areas that are being ignored, and ‘others' who are being isolated. In this way, I resist the state of amnesia in consumer society."


All of Chen's video works are produced and shot on high-quality 16 or 35 millimeter film, which is then converted onto DVD format and looped for museum presentation.


Chen's video works are also produced without spoken lines, voice-overs, or music; in his view, this is a reflection of the condition of marginal areas that have been silenced. The exception is Lingchi, where tiny sounds may be heard on and off for a few seconds at a time. These sounds are recordings of the electromagnetic waves emitted by Chen's own skin; in this way, the artist physically inserts himself into the work. "Chen's video works are unique in so many ways. For example, Chen looks intently into the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photography, video, and film," said Miwako Tezuka, curator of the exhibition. "His slowly panning video images, as sleek and grand as film, move out and away, slowly, from the medium of photography for which he is also well known."


Video works presented in the exhibition include:



  1. Lingchi—Echoes of a Historical Photograph, 2002 (duration: 22 mins / 34 secs) Excerpt
  2. Factory, 2003 (duration: 30 mins / 50 secs) Excerpt
  3. Bade Area, 2005 (duration: 30 mins) Excerpt
  4. On Going, 2006 (duration: 30 mins) Excerpt
  5. The Route, 2006 (duration: 14 mins / 50 secs) Excerpt

(Please note that all of the above excerpts are silent, except for Lingchi, which features sound.)


Condensation is organized by the Asia Society and curated by Miwako Tezuka, Assistant Curator of Contemporary Art at the Asia Society.


Made possible with support from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Taiwan and Taipei Cultural Center, 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New York. Additional support provided by the Asia Society Contemporary Art Council, the Sheryl and Charles R. Kaye Endowment for Contemporary Art Exhibitions, and the 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Humanities.


About the Artist
Chen Chieh-jen has established himself on the international stage, having shown his work at the Bienal de São Paulo (1998), Venice Biennale (1999), Galerie Nationale du Jeu de Paume in Paris (2001), and Taipei Biennial (2002), among others. During the 1980s and early 1990s, before and after martial law was lifted in Taiwan, he was active in performance art. In 2000 he was awarded the Special Prize at the Gwangju Biennale in Korea.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07年夏季,暫別轉換經營型態的「非常廟藝文空間」(VT Artsalon),風塵僕僕赴蘇格蘭高地Glenfiddich酒廠進行三個月的藝術家駐村。蘇格蘭高地的自然風光喚醒了我許多往日回憶,索性以單純的紙筆,描寫了這二年來的生活點滴,包括泡湯、品茗、爬山、賞花、下棋、聽濤等活動所觸發的感想,參考我個人推崇的幾位變形主義畫家,如晚明的陳洪綬、吳彬、陸信忠,清朝的周淑禧、丁雲鵬,以及中國歷朝傳統山水大家,如: 范寬、董源、李成、沈周、龔賢、王鑑等人為構圖參考範本,再結合個人生活經驗進行變奏,而刻畫出奇異的現代山水畫。畫面中設定的人物主要是由犬儒者與魔鬼共同組成,影射了面對目前台灣混亂的社會環境,所想像出往昔文人被流放邊陲的虛構情節,以印度粗糙手工紙配合「春蠶吐絲」綿密硬筆法、蘇格蘭花紋以及金箔填補空白等手法,混雜勾勒出我心中遁入自然山水隱居的終極嚮往,可視為個人日記式的世局感懷,也可寥表多年來頗欲退隱江湖的綺想之作。


 


Embraced by the natural surrounding of Scotland , I recall my past memories bit by bit. Using the ball-pan and Hand-made paper, referencing from my adored traditional Chinese landscape masters and combining personal residency experience in Glenfiddich, I depict my past-two-year life into bizarre modern landscapes. The characters in my paintings are basically composed of Cynic and Devil. Not only creating the fictions of the past literates who were banished to the border area but also using a brush style as silkworm spinning and attaching gold foils, I try to draw my ultimate dream of being a recluse who live in a pure nature.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藝術家帥弟即將要展開個展,為了今年的個展,帥弟可是積極得不得了,也為了這個展覽的想法,想了很久。


人如作品一樣,都是乾乾淨淨的,很講究、也很注重細節,這也是我對他本人的一個印象。本次的展覽如同往常,以簡單的線條勾勒出畫面,不過顏色增加了,很適合在這個季節觀賞,令人清涼舒暢。


在夏日午後的片段,如果悶得發荒,不妨到伊通,看看帥弟的展覽,透透氣囉!                                                          


 


                                                                夏日午後的片段─吳東龍個展


台北市伊通街41號2.3樓

(07月21日晚上7點開幕敬邀)

 

A Solo Exhibition by Wu Tung-Lung 

Fragments of a Midsummer's Afternoon


21 July ~ 18 August 2007



Opening Reception: 7:00pm, Sat., 21 July. 2007



  Location: IT PARK


Opening: Tue. ~ Sat., 1:00pm ~ 10:00pm 


41. 2/3fl. I-Tong St, Taipei, Taiwan.  tel: 886-2-25077243   fax: 886-2-25071149


 


 




 

藝評家張晴文寫的真好,將作品的精華點了出來,而且更添增了展覽的可看性!拍拍手


 


 


 



 

卻不那麼像


——2007年吳東龍在伊通公園展覽


撰文/張晴文


 


 白熱的太陽曬得路面發燙。


 夏天,一雙雙人字拖鞋在路面移動。女孩們瞇著眼睛,就著往海灘的淺灰色路面靠邊走,幾輛摩托車偶爾從旁邊呼嘯過去。防曬係數超過50的防曬油混著汗水透過細肩帶小背心散發出清淡香味。


 熱風吹襲。


 海邊有衝浪的人。尖叫,和海浪比大聲。他們遠遠看見巨浪,伏在浪板上快速趨前追趕,在海浪爬升至高點的時候趁勢站起,用身體感受海浪的速度與方向,維持漂亮的平衡,讓強勁的水流把人帶浪板衝向岸邊。


 眼前是水流,水流,還有水流。灰藍色的天空,遠處積雲很厚。


 


 眼前所見的每一個部分都讓人百看不厭。無論是天空、海洋或者地面,在看似完全平整的表面裡,藏著參差變化的細節。當它們還沒有被命名的時候,理當仍是這麼美好。站在所謂的海天一線前面,設想著那條線應該是從來不安分的。那終究不是什麼線,只是眼睛被矇騙,如真的幻覺。


 


 沙子構成的海灘滲滿海水,濕濕軟軟的有些扎腳。向海邊走幾步,站在海浪撲來折返的位置點,讓從來沒有一次樣子相同的海浪沖擊。看著瞬間打上來又緩慢退後的白色泡沫,反覆,反覆,令人直覺暈眩。插在海灘的雙腳隨著海浪拍打,慢慢滑陷進更深的地 方。透明的海水夾帶小沙粒拂著腳背,耳邊有轟轟的海浪聲。


 腳下的沙子可能有一百多種顏色,以細微的差別彼此排列在一起。整個看過去,是一片和諧的淺棕色。偶爾夾雜一兩枝被沖上岸的深綠色海藻,混在沙堆裡。


 


 有衝浪的人向遠處追去。他們的身體和浪板變成一團黑影,貼在水和天空的背景裡,好像一張紙片做的人偶,又像是一簇綻開的小煙火。低頭看,還沒被浪花捲走的影子,映射在沙地上。被踩下凹陷了的沙粒,馬上又被周圍塌下的細沙填起。


 影子在沙土上改了形狀,和海浪一樣有數不完的變化。


 


 從2005年一系列的作品延伸而來,吳東龍在伊通公園的展覽持續以類幾何抽象的調子呈現。對於這些作品的?#92;讀,可以就單幅畫面的細微紋理及色澤變化,到線條造形在作品上留下的記號性痕跡,也可以將展覽視為一次整體的演出。


 這樣的概念自較早的「Symbol」與「Clarity」系列作品一路發展,從隱約中兩兩對應的記號互換,到如純粹軟性線條壓縮形貌,或者類似日常事物的剪影(事實上意不在成為什麼「剪影」),在繪畫的平面上他將形與色組合為各種非問題對應答案式的關係。


 2007年的新作中,加入了線條暗示更具量感的、更為強烈的圖形,這些更容易被「辨識」或者化約為簡單答案的圖式,卻只是將視線與意識牽引至必定失誤的判斷上。?#92;脫既定印象的物件指涉,唯一的出路只在於將整體視為一個可以極細微也可以極巨大的恆定平面,在畫框所定義出的畫面裡,將各種基本的繪畫趣味走索一遍,再由另一條路跨出,玩味「言」與「意」之間曖昧的關連。


 它們永遠像是什麼,卻又不那麼像。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VT art salon接下來的展覽是陳擎耀的天工勿開,擅長人物扮演的角色演出諷刺的作品,這次有帶來了更有趣、逗笑的、諷刺性的作品


展出時間:即日起至7/21


地點:台北市伊通街47號B1


CoCo姐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